极目新闻记者 舒均 李辉
通讯员 江萌 刘仲仁
“让这些珍贵资料回‘娘家’”!在《匠欣——黄鹤楼重建工程总设计师向欣然作品回顾展》筹备过程中,向欣然的长子向上,向黄鹤楼公园文化研究中心捐赠了上百件(套)珍贵物品,包括历史物件、历史信函、大尺幅精美图纸原件等。
儿子看父亲:父亲成名于黄鹤楼,也最牵挂黄鹤楼
18岁以前,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向上一直与父母兄弟一起生活。他从小就知道父亲爱好绘画、擅长写生;他从小就知道父亲勤奋苦读、教学育人,家中的书柜里放满了父亲的专业书籍,还有一本本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他从小就知道他设计了黄鹤楼、起义门这些武汉市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
“我也曾在黄鹤楼的工地上喂过小狗,吃过午餐。”重建黄鹤楼的那几年,父亲向欣然有两三年的时间常常吃住在工地,向上回忆,“那时我还在上小学,周末常常和弟弟去父亲的工地玩。但那时我并不十分了解他做的事情,只知道父亲一心扑在工作上。记忆更深的是他的生活状态,是工地上喂的小狗,还有食堂里的藕圆子。”
直到筹备这次展览,向上从上海回到父亲家中,在父亲的书房里,他揭开了一捆捆卷得发硬的图纸,拆开了一摞摞鼓到变形的文件袋。他被父亲海量的绘画作品、精美的手绘图纸、一丝不苟的教学笔记、井井有条的历史文件和来往信函,反复修改的各类书稿,深深地震撼到了。
“我仿佛打开了时间之门,在少年记忆里,重新看见了那些年里,一个充满天赋又极其勤奋,且永不沉沦的父亲站在我的面前。”向上有些动情,“父亲的一生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在他60年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深为父亲感到骄傲。”
这些经岁月雕琢得发黄的珍贵物件,让向上拾起又放下,再三掂量之后,他郑重地决定捐赠给黄鹤楼公园文化研究中心,“因为父亲成名于黄鹤楼,也最牵挂黄鹤楼,让他一生精心收藏的珍贵资料回到黄鹤楼,就像回到了‘娘家’,也定会符合他的心愿。”
设计师看设计师:黄鹤楼重建不是一蹴而就,老一辈建设者艰苦卓越
向上继承了父亲衣钵,如今也是一名建筑设计师。他也从这些珍贵的资料里,看到了一位优秀建筑设计师如何平衡艺术与工程,实现雅俗共赏,更看到了黄鹤楼老一辈建设者艰苦卓越的奋斗历史。
“黄鹤楼这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建筑重建,不是一蹴而就。父亲是一个有心人,手稿类、文字类,包括1980年至1985年,关于黄鹤楼重建项目的往来信函、会议纪要、盖章文件等,背后有许多人的努力,父亲分门别类整理得很好。”他说:“我们现在能用电脑,很先进,那时候没有这些先进的工具,全部是手画图、手写信,非常不容易。”
向上希望他的这些感受,能通过物件的展出,传递给更多人。他还站在建筑设计师的角度,为此次展览提出了创意性的互动环节——每位参观者都可以领取一张硫酸纸,现场描摹向欣然的手稿。
“我们常说‘绘就蓝图’,过去,建筑设计师把方案变成蓝图,要经历几个过程,首先画白图手稿,然后用半透明的硫酸纸描摹,接着把硫酸纸晒成蓝图。”向上解释,“希望参观者能够亲自体验建筑设计师的工作方式,并通过这项小小的仪式,带走一幅向欣然的‘作品’。”
据了解,此次《匠欣——黄鹤楼重建工程总设计师向欣然作品回顾展》共展出了28幅向欣然手稿,只相当于捐赠物品的冰山一角。黄鹤楼公园表示,未来将考虑多种形式向公众展示这些物品,不负向欣然家人的无私捐赠。
据了解,此次《匠欣——黄鹤楼重建工程总设计师向欣然作品回顾展》共展出了28幅向欣然手稿,只相当于捐赠物品的冰山一角。黄鹤楼公园表示,未来将考虑多种形式向公众展示这些物品,不负向欣然家人的无私捐赠。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看楚天app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酬谢。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看楚天APP“报料”平台;私信“楚天都市报”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私信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