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26个世界阅读日,漓江书院为读者带来了一份阅读大礼!
巨匠与杰作——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传略与作品版本展在南宁漓江书院三祺广场店举行。同天晚上,“诺贝尔”之夜阅读分享会在漓江书院举行,漓江出版社元老、创始人、“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主编刘硕良,广西大学艺术学院硕导、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田耳,漓江出版社总编辑张谦和漓江出版社中外文学编辑骨干团队出席了本次活动,通过老中青三代出版人与作家的文学解读和回顾,为文学爱好者带来了一场阅读盛宴。
漓江出版社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引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的出版社,自1982年至2011年,共出版了82位作家的作品,占获奖总奖人数的76%。30年来,丛书以富于创意的策划和宏伟的规模、精心的组织、优良的翻译为帮助国人扩大视野,了解世界、认识现当代外国生活与文学创作提供了新颖生动的参照系,也为研究外国思想文化及文学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本次展览展出一批各年份由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典藏诺贝尔文集,是迄今为止最全的一次将漓江社历年出版的诺贝尔丛书向大众展示 。
著名出版家,漓江出版社元老、前辈,“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主编刘硕良老先生为这次活动寄语,他动情地说到:要理解诺贝尔文学奖丛书、理解作家和他的劳动成果,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诺贝尔文学是人类一个伟大创造的成果之一,我们要以一种尊重、敬仰的心情去看待它。希望通过今晚的“诺贝尔”之夜和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传略与作品版本展活动,使诺贝尔文学如大江大河,甚至可称为大海的系列作品,里面所包含的丰富多彩的内容,能让更多人所理解,也能让更多人享受诺贝尔文学。
活动现场,广西大学艺术学院硕导田耳以阅读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首先感谢了漓江出版社出版了一批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一系列外国文学译著等,影响了一代人,他从中获益匪浅,影响了他的一生。他表示:通过阅读难读的书,读“天书”,对我的写作创作影响很大,锻炼了脑部思维,开拓视野。当下人们阅读习惯与阅读时间逐渐被视听媒体占据,看不进书成为很多人的阅读难题。田耳建议大众读者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时间规划,促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改变思维方式,对于更好的工作与生活方式都会有积极的影响。
漓江出版社总编辑张谦也为本次分享会发表感言,她表示:“作为现在漓江出版社中年一代,很高兴看到优秀的年轻出版人展现青春力量,我们要把像刘硕良老前辈这样的老一辈出版人开拓的精神薪火相传,面对这个时代、面对未来要勇于奋进,乘风破浪。”
来自漓江出版社中外文学编辑部的两位青年编辑辛丽芳、黄彦向大家分享了他们在出版漓江出版社“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系列书籍中遇到的趣事,他们分别以“经典之光——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分享”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两个话题进行分享,展现了青年编辑们“做好书”的信念和成果。分享会还设置了关于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与作品的知识有奖竞猜、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文本赏析与朗读环节,由同样来自漓江出版社中外编辑部青年编辑谢青芸与刘红果分别带来分享,以轻松有趣的方式让读者们了解了不少诺奖小知识,展现了诺奖丛书从选题到出版的历程。
漓江书院在本次“巨匠与杰作——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传略与作品版本展”展出了一批各年份由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典藏诺贝尔文集,同时,精心设置了互动打卡、场景体验等板块,搭建了互动专区为读者带来们沉浸式的展览体验。此外,漓江书院特别推出了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的盲盒,盲盒包含精选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图书以及周边、文创等,每一份诺奖盲选都蕴藏惊喜。
本次“巨匠与杰作——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传略与作品版本展”将持续一个月,从4月23日至5月23日在漓江书院三祺店与西大店进行巡展,诚邀广大读者一同感受诺贝尔文学奖丛书一路以来的发展,与漓江出版人的传承与坚持。
1980年至今,漓江出版社建社40余载,自1982年冬酝酿策划到1983年6月第一批四个品种——《爱的荒漠》《蒂博一家》《特雷庇姑娘》《饥饿的石头》问世,推出《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我国对现当代外国文学的译介能达到漓江版诺贝尔丛书这等规模、这等新颖并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大型丛书并不多见。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引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的出版社,此次展览也是对自1982年开始这么多版诺贝尔文集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