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网讯 2016年4月29日,著名作家陈忠实在西安去世,读者、文友一片哀恸。时间过去了五年,他曾留下一句话:“到《白鹿原》中找我去”。斯人已逝,风范长存。读者对于《白鹿原》的阅读和理解仍在继续,其影响力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削减,反而与日俱增。为纪念陈忠实为中国文学作出的重要贡献,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都图书馆、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京津冀之声FM100.6主办的“到《白鹿原》中找我去”——纪念陈忠实逝世五周年活动,于4月25日上午在首都图书馆举行。
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集家族史、民族史于一体,以厚重的历史感、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复杂的人物形象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自《当代》1992年第6期、1993年第1期发表,1993年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单行本后,获得了读书界、评论界及广大读者的高度赞誉,被称为一部“民族的秘史”“当代中国文学的里程碑”,于1997年获中国长篇小说创作最高成就茅盾文学奖,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白鹿原》至今长销不衰,累计印量已超过三百二十万余册,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形式广泛流传。
活动当日,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在致辞中提到,当年陈忠实把呕心沥血创作的《白鹿原》交予《当代》杂志发表,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将自己的生命交了出来”,而人民文学出版社亦没有辜负陈忠实的生命之托,用心编辑、多次再版,至今各种版本已出版三百多万册,并通过各种形式扩大作品的影响,包括向海外推广以及利用新媒体形式再传播等。
《白鹿原》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在它尚未成为经典时,都经历了什么?“《白鹿原》自诞生以来,出现了很多奇迹”,《当代》原主编何启治回忆起当年与陈忠实的交往,往事历历在目,1973年,他经陕西作协的推荐,找到陈忠实,“他推着自行车走过来,我跟他说我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过来的,要跟你约稿”,陈忠实当时觉得不可思议,但很快答应了,从约稿到成书,这一个承诺就是20年,陈忠实在书信中表示:“这部长篇倾尽了我生活和艺术的全部”。
而根据当时还是青年编辑的洪清波回忆,他到陕西见到陈忠实后“有点失望”——陈忠实太朴实了,外表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在西安等待手稿复印件的时候,他们不止一次问过陈忠实小说的内容,但陈忠实却跟谁都闭口不谈,“写作就像蒸馍,提前打开透了气,馍就蒸不成了”,直到陈忠实把厚厚的稿件交到洪清波手里,“他用手拍了拍手稿,挺舍不得的,虽然他嘴上什么都没说,也许心里在想‘我把命都交给你们了’”。而洪清波从看第一页就被震撼了,“看完后发现这是 空前的。”《当代》杂志原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常振家则表示,《白鹿原》在未能成为经典之前,“甚至连是否能发表出来都要打一个问号”,但编辑们本着自身的高水平业务素质和对文学的敬畏,将这部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最终成为了经典。
曾有人说,对于一位作家而言,在作品中永生是最好的归宿。白鹿原的樱桃熟了,大师却离开了我们,《白鹿原》却是永恒的经典。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