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记者 刘杨
最近几天,来自信阳息县的90后“新农人”王金合格外忙碌,他正在福州、宁德等地的乡村学习考察产业种植、乡村旅游等情况,打算把一些好的项目带回家乡。
王金合有很多个身份:共青团息县县委兼职副书记、河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农村班学员、河南息半夏药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息县息半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但是,他最喜欢的称呼,还是“息县返乡创业青年”。
说起回乡创业,王金合向记者讲述了他幼时的一个故事。
“2000年前后,是南下打工热潮,我的父母也选择到南方打工。有一年暑假,父母把我接到了他们打工的地方,住的地方是个破旧的瓦房,条件特别简陋,当时我就想,为啥那么多人到南方去挣钱,在家不行吗?”王金合说,也是从那时起,有一个想法在他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那就是让父母回到老家,不用在外面劳碌,在农村也能幸福地过一辈子。
高中毕业,王金合选择了报考信阳农林学院。“大学期间,我们经常要顶着日头在实训基地干农活,每次都是大汗淋漓,浑身是土和泥巴,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去,我倒觉得实训基地是块‘风水宝地’。”王金合告诉记者,他每天在那里干活,研究果树种植,学习农业设施,在实践中不懂就问,成长进步很快。
2015年,王金合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顺利毕业,放弃了老师介绍的一份年薪25万元的工作,决定返乡创业。“我热爱土地、喜爱农业,我想回到家乡,耕耘和守护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更想通过我学到的知识和我的努力,带领乡亲们在农业上挣到钱,让更多的人愿意留在农村,不再有留守儿童,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王金合说。
当年,在父亲的支持下,王金合创办了息县息半坡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4000亩土地,社员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形式入股。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桃树、土豆、辣椒等,把果树种植与林下养殖生态循环相结合,走生态种植、休闲观光之路,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王金合还向记者透露,合作社的名字也很有来头。“它来自我们当地的一句俗语:‘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米饭一半馍。’我们息县地理位置优越,不仅能种水稻,还能种小麦,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所以,我就想着把息县的名气打出去,从中取字‘息半坡’并注册了这个品牌。”
“如今,我的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拥有社员200余户,托管流转土地8000余亩,果树种植300余亩,中草药种植3000亩,水稻种植4500亩,水产养殖200亩的全县示范农业合作社,我也正在带着乡亲们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快。”王金合笑着跟记者分享。
王金合告诉记者,作为一名90后的“新农人”,他认为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我要利用新技术新思路,做城市与农村的连接者,搭上互联网+新时代的快车,带着乡亲们和农产品,向着新生活的方向努力奔跑。”王金合信心满满地说。
编辑:高博文审核 :张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