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成都等多个一线城市相继发布共享单车年度或季度考核结果,在各地围绕份额和考评监管趋于合规的背景下,持续诉诸政企联动共管共治,持续迭代共享出行产品方案成为行业主旋律。
鼎立三强美团、哈啰和滴滴围绕份额持续角逐,但在迅速占领市场方面,也有逆潮流中,无视合规的事件频出。
早在2019年,青桔就涉嫌“一码多用”、“违规投放”。在广州,使用“广州市共享单车扫码核查”小程序时,除了发现青桔有大量信息未登记车辆,还发现其单车扫码和输入编号得出的结果不同。例如,车身编码26947217的青桔单车,在滴滴APP上的车辆编号显示是16170347,但使用“广州市共享单车扫码核查”小程序扫码后,显示的编码是17042663。同一个青桔,却披了两层皮,是否涉嫌使用与车辆不符的虚假二维码来逃避监管?
2020年,青桔凭借凭空而来的扫码数据,使得造假升级。在北京,单车租赁扫码核查程序在线升级暂停使用期间,监管平台仍接收到青桔单车的“扫码核查数据”733条;待核查程序恢复使用后,监管平台又收到1300余条未经微信核查程序上报的青桔单车数据。当月,青桔现场核查报备率仅为63.8%,然而通过以上途径上报的青桔单车车辆报备率高达99.9%,偏差接近20%。
在上海,共享单车备案制的管理规则清晰,但青桔在上海诸多区域仍然存在违规投放的行为,甚至部分地区达到60-70%的未备案率,即10辆中有6、7辆没有在上海市信息平台上报。
吃瘪的青桔:强攻不成,反被清退
天津、南宁、珠海、济南……青桔单车为了打好这次强攻战,足迹遍布了全国各地的核心城市,然而,其如意算盘是否能打响?
2018年,青桔向上海市交通委提出拟在上海投放青桔单车的设想,鉴于当时上海市共享单车数量仍处于饱和阶段,市交通委明确表明了暂时禁止新增投放的意见,滴滴出行也多次作出不在上海违规投放共享单车的承诺。然而,随后青桔就在嘉定区两个镇上强行落户。此举一出,市交通委立即约谈相关负责人,责令企业立即整改,全部收回违规投放车辆。
2019年3月,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市城市管理委、市公安局以及相关企业组成联席会,会上明确要求青桔单车退出市区。4月初以及5月中旬,市交通运输委又先后两次约谈了青桔单车所属企业,要求其限期拿出具体整改意见,作出退出市区市场的承诺。然而截至目前,市交通运输委还没有拿到企业意见和承诺书。
自2020年起,共享单车行业监管更加严格,青桔再也倔强不得。在全国多地,尤在一线城市,青桔因无备案违规投放,遭多地多部门处罚,并要求其开展全面清理工作。这股青色风暴,在监管部门面前,终究是无法掀起太大的风浪。
耐人寻味的是青桔随后的部分举动。2020年9月28日,珠海哈啰单车的运营后台监测到,其数十辆单车同时出现在了本不属于运营区的一处沟渠内,到场后发现,原本只在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园内运营的车辆,出现在了距离校园10公里外的河沟内。经报警处理后发现,该事件系从事青桔共享单车搬运工作的被告人林某接到公司领导陈某指示后所为。事件调查清楚后,各被告人因故意毁坏财物罪被判处拘役4-7个月不等。
如今,国内共享单车的格局基本稳定,尤其在国内一线城市,合规才是第一要素。如青桔单车一般,想要靠不正当竞争手段谋求利益,强行为自身留存发展空间,既无必要,更不可取。共享单车发展至今,不再单纯依赖投放数量,而是要靠精细化运营、智能化管理与创新化发展才能开辟一条新路。
反观青桔单车,在一线城市屡战屡败,不仅徒增更多运营成本,更是为其后续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运营不佳、约谈与清退事件频出、不正当竞争……青桔单车在一线城市给大众留下了这样的第一印象后,后续重振旗鼓的概率到底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