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之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世界的秩序和人们的生活,我也一直未能去看望我的老师刘荫祥先生。以往,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去老师那坐一坐,然后就是非常开心的交谈,主要是听老师说他最近的一些创作思考和感受,每次交谈都让我听着很过瘾,很受启发,常常忘了时间,忘了怹是一个心脏并不好的老人。
疫情缓解的时候,我去看了老人家,我想念老师,老师也想我了。多半年没见,老人精神尚好,见了我也很高兴。他拿出一本书稿,是河北省著名传记作家王俊霞写的自传体专著《刘荫祥大写意》。我早就知道有人在写这本书,也很期待。我粗略看了几个章节,文字很精彩,角度选的也好,感觉整部书的体例也很新颖,有时尚感。我为老师高兴。老师对我说:你写一篇《我的老师刘荫祥》吧,你最了解我,如果好,我就把你写的这篇做序。老师还特别说:先不打保票,你也不用着急写,你事儿多,离正式出版还有一段时间。
说实话,我的文章做不做这本传记的序我并不在意,但我是很想写也一定要写写老师的,因为老师身上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我的感受也太多太多了,只要这本传记里有我的文字收录就很满足了。
怎么也没想到,这次见面竟然是我们师生的永别!就在我琢磨着如何写这篇文章?都写哪些内容的时候,却突然听到老师溘然长逝的噩耗,一时愕然。
当我把老师仙逝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透露出去之后,同样感到震惊和愕然的,还有熟悉老师的各界朋友们,大家深表惋惜,纷纷悼念,有天津的书画家、书画爱好者,还有很多外地的书画家和喜欢书画的朋友,他们自发的留言都写得情真意切,对老师的艺术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每每令我非常感动。随后几日,我不断编辑转发各界朋友自发悼念老师的留言、挽联和诗文,竟然发了30多篇,这还是在我克制着没有全部转发的情况之下。说实话,这是我经历的书画家故去后引发各界悼念最多的一位,不由得让我思考:为什么老师的去世会引发这么广泛的哀悼?为什么很多悼文都写得很有艺术高度?
在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时,我的脑海中闪现了四个字:自带光芒。
因他思维的开阔、超前;因他为人的宽厚、豁达;因他对艺术的痴迷、投入:因他远离世俗的通达、孤傲;因他永远都在吸收的状态;因他站在艺术史的高度看待别人、打量自己。
上述所有这些,都使他不断向外界折射着温润却又不失火热的光芒,让人们慢慢地关注到他、体会着他,研究着他。他这个人连同他的作品逐渐驻足在那些读懂了他的人们的心里。
我们师生一场,老师生前对我最后的遗愿就是希望我写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放进书里,我是必须要完成的。但这个任务我感觉好重好重,对于不太怵头写文章的我来说,这篇文章又感觉好难写好难写。我又想到了"自带光芒"这4个字,这应该就是我要写的这篇文章的题目,没有比这四个字更合适的了。但这篇文章我写了开头就放下了,迟迟写不下去。
今晨,我想把这篇文章写完。但感觉依然思绪很多,很乱。我也在自问为什么会这样?细想想,我知道了,是老师留下的东西太多了,他可以让我写的容量太大了。我从哪个角度写他都不完整,我写再长的文字好象都道不出我内心的全部感受。好在老师的每一幅画作都摆在那儿,老师的每一篇艺思也都挂在网上,老师的许多逸事也都存在关注他理解他喜欢他的人们的记忆深处。在这些画作中,在这些艺文中,在这些逸事里,老师的光芒印刻其间,我更相信随着时光的流转,老师的光芒会折射得更加明亮、更加深邃。(徐庆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