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曹磊5月3日报道:近日,《对话·城世新见——世博公共艺术作品展》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开幕。此次参展作品涉及多媒体、互动影像、装置艺术及新媒体等多重维度,将集艺术性、互动性、学术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公共艺术呈现在观众面前,成为五一小长假期间一道文化“大餐”。
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理论指导下,《对话·城世新见——世博公共艺术作品展》将打造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把更多公共空间、绿色空间留给人民群众这一目标作为展览宗旨,通过《序厅》、《发生与生长》、《共振与回响》和《尾厅》四个板块,分别围绕“对话公共艺术”、“世博会与公共艺术发展历程”、“学术论坛及青年艺术家对话”等四个方面展开。
刘绣华馆长在致辞中表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也催生了一系列包括整体世博园规划、园区场馆设计,以及街景、服务设施、导览系统设计和主题活动策划等丰富的公共艺术作品。它们希望以文化艺术为手段,‘以文塑城’从而美化城市生活场域,希望从其公共性出发,探索实践‘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此次展览以‘对话·城世新见’为题,体现了我们将艺术与城市元素、与世博主题有机融合于策展的考量,希望通过展览唤起人们在情感和思想上的对话和共鸣,进而激发整个城市的创意与活力。”
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建成说到:“为什么世博会需要公共艺术?因为公共艺术代表着人们对于当下生活和城市未来的期待与思考。在百年变局的当下,我们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造来满足现今生活的物质需要,而作为艺术家的思想者、提炼者和表达者们也通过世博会来体现我们对未来城市生活的精神需求。”
回顾世博会170 年历史,艺术始终是世博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各类公共艺术形式的介入对于世博会举办城市的景观品质提升、城市环境改善等方面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公共艺术的参与和介入对城市发展和城市结构的优化都带来了深远影响。每届世博会的举办都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绝好契机,通过公共艺术的介入,改善城市旧区景观,使之焕发新生,并作为新的视觉亮点融入当代城市空间,发挥多重效应。
世博会作为国际性的交流平台,自诞生之日起,便成为文化艺术与市民生活交织、碰撞的发生场。《对话·城世新见》展览对世博会公共艺术发展历程进行回顾,通过艺术家们的视角阐述公共艺术的见解,激发观众对城市生活与艺术空间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