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收藏成为了很多老年朋友十分热衷的一个投资手段,但对于藏品的选购、出售等环节,老人们却常常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这使得许多不法分子动起了歪脑静,我们今天的节目就要为您揭露在收藏过程中隐藏着的专骗老年人的“大坑”,很多老人都被害得负债累累,苦不堪言。
肖国明,是江苏常州一家汽车模具厂的普通工人,为了还房贷,60岁的人每天要工作将近12个小时。一天,他和妻子刘桂英两买菜路过一家超市,在门口领到了一张小传单,上面写着:只要你到六楼的这家公司走一走、 看一看,就能凭传单免费领3个鸡蛋。闲来无事的老两口上了楼,从那以后原本还算平静的生活就被彻底打破了。
在一进门的时候,3个鸡蛋就被前台的小姑娘塞到了妻子刘桂英手上。小姑娘的热情也让肖国明两口子不好意思立即转身离开,便跟着她到了公司的小隔间里,在那里 他们了解到了,目前最热的一种挣钱方式:收藏。
接待人员说,他们这里的收藏品都是从国家正规渠道收购而来。如果你买回家,将来肯定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刘桂英说,那时的她只想客气地说声再见,然后回家。而对于肖国明来说,对方的每一句话他都记在心里,并在那里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肖国明之所以动心是因为之前听工友说起过,玩收藏的都发了大财。在收藏品公司销售员的一次次帮助鼓动下,肖国明瞒着妻子借钱、贷款、办信用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买了10.3万的收藏品。
拼凑出来的这10.3万,换回来四幅画、五套钱币和六幅字,这件事情可不敢让妻子知道。肖国明计划着偷偷把这些东西在自己手里放一年,等升值了马上就出手,到那个时候再向妻子邀功。
不过,妻子很快就发现了。肖国明的孩子也上网查到,他父亲买的这些收藏品并不值钱,也卖不出去。刘桂英一急,就和肖国明一起跑到出售这些收藏品的公司,还惊动了警察。刘桂英和警察说,走到这一步实属无奈,因为之前曾经和那家公司协商多次,对方都不同意自己退货。
到了派出所,肖国明一家才知道,有他这样的遭遇,最后闹到派出所来的不止他一个人。这些报案的人,大部分是经常出入超市菜市场的老人,他们的身份各异,有的曾经是老师、有的做过生意。警方调查后发现,这家名为富汇文化收藏品公司的行为涉嫌诈骗罪,而他们之诈骗的对象,基本都是老年人。
对于吸引老年客户,员工们最常用的就是打感情牌,与客户拉家常、 套近乎。期间逐步渗透收藏品的信息,为了尽快地获得老人们的信任,有些员工会主动去看望生病的老人,还会经常陪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们聊天。
获得信任后,自然就进入到正题,推销收藏品。这个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一般都是从退出流通的人民币,纪念币和纪念章开始的。
这些钱币和纪念章,只是收藏品中最低的一个层级。只要你买过这些低端收藏品,公司里的人会趁热打铁,继续推销高端收藏品,当代书画作品。与此同时 骗术也开始升级了,限量、会员专享、需要领导特批等标签 使得这些老年客户深信自己捡了个大便宜,不买才是吃亏。
销售人员说,这些收藏品在几年后会升值数倍,到时候如果老人们想出手,他们会帮忙联系买家。
在吃干榨尽的过程中,销售会时刻叮嘱老人们,不要把这些事情告诉家里人。这一整套流程下来,很多老人都会禁不住诱惑,轻则损失金钱,重则像肖国明妻子媳妇一样,差点丢了性命。
收藏品销售环节中的陷阱,可以说是让肖国明吃尽了苦头,不过幸好,在警方的帮助下肖国明夫妇总算是挽回了7万多元的损失。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胡凤鸣老人,他的经历则不得不让人感到唏嘘。
胡凤鸣老先生今年已经80岁了,是一位退休的音乐老师,平时省吃俭用,就是为了收藏古董,也正是因为这么多的藏品,一些所谓帮老年人卖收藏品的公司盯上了他,经常会给胡老先生打电话嘘寒问暖,记者多方打听,找到了退休在家的胡老先生。
胡凤鸣胡老师已经年过八旬,他做收藏也已经超过30个年头,对于收藏的热爱,胡老师近乎痴迷。2016年,胡老师的老宅子拆迁,拿到了90多万元的拆迁款,40万买了现在居住的房子,余下的50多万全部变成了收藏品。
为了卖出收藏品,胡凤鸣学会了上网来搜索收购公司的信息。这一搜 ,也让别有用心的人知道了胡老师的收藏,知道了胡老师的电话号码,也就经常会有人打来电话,。胡老师对自己藏品如今的价值,都是在这些电话里了解的。
在采访过程中,胡凤鸣的电话就没有停止过。不断有人打电话,想要收购胡凤鸣他的收藏品。这其中有一通电话,说是快递公司过来送收藏品的。
记者也跟在胡老师身后,和快递员聊了两句,一聊才后知道,这是一家收购藏品的公司为了确认胡凤鸣家的地址先邮寄来的一幅画。胡凤鸣需要先支付1200元,也就是这幅画的价格,等到他们带着专家和买家来胡凤鸣家看其它收藏品时,再取回画并会把这1200元退给胡凤鸣。这波操作个方式听起来让记者感觉有点不对劲。
在记者的劝说下,胡凤鸣将信将疑地把钱装放回放进了自己的口袋。这样的电话在采访胡老师的几个小时里,记者帮他推掉了4个,胡老师说像这种电话今天还算少的,在以前,他经常会被这些人骗个几百甚至几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