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2021-05-09 23:38:39 作者: 書店是一座城

我们看到了这些书店的方方面面,却唯独没有看到拍照的人在书店里读了或买了什么书。这就不由得使人深思:在书店,我们应该做什么?

书店的初衷,是为读者营造一个更舒适的阅读环境,一种更时尚的购书体验,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新型书店的出现,似乎并没有能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2018年,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67本;2019年,这个数据是4.65本,2020年是4.70本。而隔壁日本,人均阅读量是每年40本。

阅读的数量,并不足以代表阅读的质量,但这触目惊心的数据,最起码能说明一些问题,国人的阅读量,实在是有些匮乏。

“打卡书店”的行为,虽然与阅读相去甚远,但也算是走进阅读的第一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网红书店”,也许是引渡新一代读者进入阅读的一种途径。而为读者提供真正持久、更深入人心的阅读体验,回归阅读本身,也是时代对这些书店的真诚期待。

我们常说,书读得多了,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其实,书店多了,也会改变一座城市的气质。

《2018年中国城市时尚指数报告》发布后,成都因跻身“中国时尚一线城市”而爆红,支撑成都出奇制胜、构建一种全新城市评价标准的,除了近10000家茶馆、2078家酒吧外,还有3436家书店。

成都因位列全国第二的书店数量,荣获“2017年书店之都”的名号。书店揭示的,是一座城市的阅读氛围和文化指数,它也是一座城市的软件与文化名片。

方所书店总顾问廖美立曾在采访中提到,决定开书店之前,她并没有优先考虑北京、上海,而是选择了广州,许多人告诉她说,广州是“文化沙漠”,书店不好经营。但是她认为,广州更自由、开放,这些对于做书店来说更重要。

方所刚进驻广州时,举办了一系列以诗为主题的演讲,请来了众多名家,现场听讲座的人大大超过预期,挤得水泄不通。廖美立无比欣慰,“我看到年轻人眼神中闪烁着求知欲、沟通欲,这是文化沙漠的表现?其实这恰恰证明了广州的群众非常需要这么一个空间,感受思想的碰撞。”

广州·方所书店

而在全国文化中心北京,许知远经营的独立书店单向空间,选书全是他想看的,充满了理想主义情怀,虽然带着些知识分子的冷静和别扭,但也正因如此,这家书店反而更具文学性和浪漫精神。

这样的书店,在北京并不少见。从挤在海淀区各大高校之间的老书店,到散落在北京各个角落的独立书店,“开自己想开的书店,卖自己想卖的书,做自己想做的事”,是这些书店与书店经营者的态度。

许多漂在北京的人,在这些书店里进进出出,寻求着自己的答案,追寻着自己的理想。“在北京,谈理想不丢人”,这大概是这些书店对年轻人最大的滋养。而这些年轻人,就是这座城市的未来。

一座城市的气质,靠什么塑造?

除了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更不能缺少那些如星火般散落在城市角落的文化载体,书店是这些星火中最闪亮的那一个,它虽然静谧,却足以潜移默化改变甚至塑造一座城市的气质,而这种气质,会成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最有味道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