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世界上最小的小提琴吗?上海爷叔潜心制作各种微缩艺术品

2021-05-11 07:52:33 作者: 你见过世界上

谈到对非遗的看法,黄跟宝异常豁达,有些传统的技艺,就像生命一般,有生就有灭,而灭又分为很多种。我们作为后代可以做的,是通过文字、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让非遗在“死掉”之前保存下来,以此来告诉后人,我们有过这样的一个时代。而这样的时代对后人而言也足够浪漫。

他举了个例子,过去有一些东西,其实没有必要发扬光大,就像过去大家是用手缝纫衣物的,而现在我们有了缝纫机。人类在进步,工作效率也在提高,质量也越变越好,“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去记住。记住就意味着,在心里种上了延续浪漫的种子。”

当我问道,有没有想过把这些微缩作品变现?黄跟宝这样表示,变现不就是为了改善生活嘛,而他的退休工资已经足够用了。并且,他一直生活在一种无我的境界,即劳体不劳心。

“哪怕是真的卖给某个私人收藏家,他们也只能保管一时,这些作品他们永远不是拥有者,只是保管者。最好的归宿是全部捐赠给国家,让它们可以永远地存留下来。”

[采访手记]

时间仿佛回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在繁华如梦的市中心,循着网上的地址,带着好奇与勇气,我前往黄跟宝家中。

眼前浮现的是传统的老上海弄堂,一排一排的低楼紧挨在一起,像是倒带回了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下午两三点钟的光景,大院门外有三两个爷叔阿姨坐在一起唠家常,这样的慢生活场景,在如此快节奏的上海不太多见了。

第一次来访,我驻足在大院门外,不知何处是黄跟宝的居所,一位热心的阿姨引我进入黄跟宝的家中。搭在架子上还未干透的衣服,几只麻雀在地上跳来跳去,窗子里写满的都是众生百态。这里没有形色匆忙,哪怕只是坐在院子里沉默,也值得慢慢去玩味。

阿姨引我来到了黄跟宝先生的家门外,红色大门就这样坦然地敞开。阿姨唤了一声,他便热忱地跑了出来,头发是散开的长,像是不拘一格的生活。留下了联系方式,我们约好了采访时间。

一周后,再次来到牌楼路,场景依然如初。只是这一次,我真正踏足到了黄跟宝先生的家中。一条长长的过道,串联起了两处空间,第一处空间是堆砌满房的材料和工具;第二处空间的玻璃橱窗上,则摆满了黄跟宝的微缩艺术作品,中间摆置着一张大的中式桌和几把椅子。黄跟宝的头发已经悄然剪短,沏好清茶,围坐在一起,采访开始,几声鸟叫不绝于耳。

此番来访,我们相对而坐,如老友般谈天说地。不得不赞叹的是,黄跟宝的豁达和通透,眼前的这个人,不仅是一个对微缩痴狂的艺术家,也是一个通透的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