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经济”无锡惠山样本:产学研结合,助力企业群智造转型

2021-05-11 22:41:54 作者: “院士经济”

今年5月12日,无锡惠山区挂牌成立20年。

脱胎于曾经“华夏第一县”无锡县的惠山区,是我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老牌的工业强区,拥有众多中小工业企业,且主要集中在冶金、机械、纺织等传统领域。进入21世纪后,随着传统制造业低成本优势渐渐消失,这些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普遍遭遇了不同维度的“成长的烦恼”,亟待转型升级。

2015年以后,随着无锡校订“产业强市”方向,惠山区也将发展重心拉回到了制造业,并确立将智能制造和“院士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比如,引进多所工科大学在当地设立研究院,先后实施两轮“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

如今,将迎来撤县设区20周年的无锡惠山,已初步探索形成了以“院士经济”为引领、让“最强大脑”助力众多中小企业突破“智力屏障”,促使传统制造业向“智造”和“创造”迈进的独特路径。这为其他工业区县的转型发展也提供了某些借鉴。

推动传统制造“借力”互联网和智能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深刻调整,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回归,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与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向夹击”,亟待转型升级。

以机械制造见长的惠山曾经一度走偏——2007年前后,受到太湖蓝藻环保危机及宏观环境等影响,无锡惠山在制造与服务业之间徘徊不定。2015年以后,随着无锡校订“产业强市”方向,惠山区将发展重心拉回制造业,并确立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2015年起,惠山区较早实施了两轮“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省内第一个县区智能制造三级标准,还成立智能制造服务联盟,通过出台各种政策来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如按企业智能设备投入额的15%给予奖励补助等。

基于区内企业规模不均衡、90%为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惠山理出了“标杆引领、骨干突破、中小普及”的推进思路,即根据不同企业需求分类施策。

如,针对部分设备自动化水平较低、劳动密集型的小微企业,引导其围绕某一个环节进行“机器换人”改造;针对部分数字化程度较高、生产线柔性化较好的大中型企业,支持其开展智能生产线建设;针对部分设备基本互联互通、信息系统集成度较深的领军企业,鼓励建设智能车间、工厂示范项目。

在政府奖补政策的引导下,一些企业主动进行智能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并且尝到甜头。

无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投资近7亿元建设年产240万件轻量化车轮智能生产线。该公司董事长戴祖军向媒体介绍,投产后,原来600人的用工规模一下减少到260人,人均劳动生产率从每年4500套提高到10000套。投产3个月,戴卡已经实现毛利4000多万元。

无锡万斯集团也是惠山区较早推动智能化的企业之一。该集团CEO高敏介绍,促使该企业向智能制造进军的原因是,传统家纺成品制造行业越来越受到产能提升空间有限、招工用工难等制约。于是万斯集团投资1.5亿元,建设智能生产车间。

万斯总经理严红娇说,智能生产线会根据每个员工的状态和操作水平进行差别化调整,“这个工人手脚快,机器就会多喂点料;那个员工状态不好,机器就自动放慢速度”。如此一来,整条生产线的效率明显提升,员工技能水平也能获得提高。

据惠山区官方介绍,自2015年智能制造工作推进以来,惠山连续几年以“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产业扶持政策,支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深入发展,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累计共兑现扶持资金2.9亿余元。智能化项目的实施,使企业产品合格率平均提升5.6%,销售收入平均提升15.21%,利润平均提升24.27%,劳动生产率平均提升10.41%。

如今,惠山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物联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石墨烯、新能源、精准医疗特色产业基地,汽车及零部件、风电设备入选“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

企业有需求,政府引入研究院

2008年底可算惠山发展历程一个重要节点,据无锡广电报道,惠山区首度尝试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江苏风电设计研究院,拉开了与高校院所合作序幕。

此后12年里,围绕提升改造机械、冶金、电机电气等传统产业和引进培育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无锡惠山与中科院电工所、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建立产业研究院,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

政府之所以选择以研究院的方式合作,主要是基于当地企业转型需求。据介绍,惠山近万家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下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0%,自建研发力有不逮,碰到技术难题去找高校专家,又往往找不到门路;同时,传统的“点对点”产学研合作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覆盖面小、成本较高、难以持久等问题制约着合作的深入发展。

研究院与当地的合作,经历了从“酒香人不知”到“建立信任”再到“深入合作”的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酒香巷子深”,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曾介绍,他们最初到惠山区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企业需求和研究院技术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如何建立信任。因此该院主动派出专业人员为企业进行公益诊断咨询。

无锡易通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曾因受制于加工工艺难题,一条滚子生产线无奈停产。得知消息的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丁劲锋博士随后上门,免费给企业开“方子”,对设备进行改造,很快生产线再度运转起来。每台设备的改造费用仅1000多元,但公司一下子增加了1400多万元的订单。

信任建立起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找上门来。据介绍,有多个院士团队与无锡惠山企业共建企业院士工作站,或者确定合作项目联合攻关的模式,帮助企业提升产品性能。

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等与麟龙新材料、上能电气等合作共建企业院士工作站,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大懋院士与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超超临界1000MW火电重大装备研制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透平叶片成为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主营产品汽轮机叶片)。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