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关“宠物盲盒”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争议。所谓“宠物盲盒”就是随机将不同品种的小猫小狗装进盒子,被商家和快递网点当成一件件货品出售、打包。买卖双方在电商平台等渠道达成交易后,卖家将盲盒用快递发出,买家直到收货拆箱时才能知道小动物的样子和健康状况。
这一行为被网友们称为“带血的生意”。曝光后,多家电商平台上“宠物盲盒”已大面积下架,但暴露出的问题让大家深思,盲盒经济火热,但是否真的什么商品都可以装进盲盒呢?
所谓的盲盒,顾名思义就是你买回来一个盒子,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些什么东西。正是这一不确定性成为吸引力所在,很多爱好者不惜购买大量盲盒,只为买到自己心仪的款式。
随着盲盒经济兴起,被装进盲盒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化妆品、机票,甚至是宠物。记者从济南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了解到,部分市民对盲盒经济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对不适宜进行盲盒销售的产品提出了一些建议。
文具盲盒让学生乐此不疲
数据显示,在天猫上每年为盲盒花费超过2万元的消费者有20万人,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80后和90后应该还记得,小时候学校门口小卖部里的一种袋装干脆面,里面会夹带不同的圆形卡片,当时很多人会为了凑齐不同图案的卡片而购买很多袋干脆面。
在短视频平台上盲盒的种类更是多种多样,吸引着年轻人为它买单。不论是手办玩偶还是化妆品、文具,部分平平无奇甚至质量堪忧的商品,只要套上盲盒概念,价格销量都翻番。这不仅成为一种销售方法,更成为商家清理库存的有力工具。
在槐荫区一家文具店的显眼处摆放着两处盲盒区域,仅盲盒的种类就有十几种:中性笔、橡皮、玩具等,还有各种文具搭配而成的套装盲盒。商家推荐说,虽然盲盒看上去外包装是一样的,但里面的文具却有着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其中还有数量稀少的限量款。在一款中性笔盲盒的外包装上印有:“试试手气”“再来一盒”等字样。
商家介绍,这类盲盒摆放在店内的显眼位置,很受学生的喜欢。“确实也有些学生连续购买多个同款,可能是为了收集不同的颜色款式。”让学生们乐此不疲的文具盲盒在去年起就出现在市面上。
商家透露,盲盒里的款式其实重复的居多,学生们一般会为了买到“隐藏款”而重复购买,但买到“隐藏款”的概率确实不高。
说走就走的旅行靠谱吗?
不仅是实体商品,各类商家都打起了盲盒的主意,甚至出现了机票盲盒——直到完成交易,消费者才会知道自己购买的机票目的地是哪里。各大旅行平台都推出了这种营销,费用从66元到99元不等,戳中了不少消费者的好奇心。为了打消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平台还承诺如果机票不符合预期可以全额退款。
一些工作时间自由的消费者对这种销售模式比较感兴趣:“不到100块钱,就能买一场未知的旅行,乐趣就在未知上。”也有消费者质疑:“仅仅因为低价而选择一个自己本不想去的目的地,加上其他费用,其实并不超值。”
一家旅行平台透露,机票盲盒参与者中以90后的年轻用户为主,95后、00后的群体居多,在性别方面,女性用户偏多。特别是在旅游业逐渐复苏和“五一”假期的加持下,机票盲盒很快成为旅游营销的一个现象级爆款。
然而假期过后,却有网友反映,购买盲盒后在机票兑换时出现问题。该网友表示,自己于4月下旬通过好友助力在某平台抢到了一个机票盲盒,购买及解锁后显示可以兑换去长沙的机票。然而当该网友计划“五一”出行时,却在兑换时遇到了困难。进入兑换页面后他发现,显示没有符合该航线的直飞航班,需要加价另行购票。这名网友在与客服联系时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方法,客服只是建议消费者退款。该网友认为,商家在交易完成后却没有兑现承诺,属于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
对此,中消协提示广大消费者,要理性看待机票盲盒产品,“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可取,一定要通盘考虑出行时间、用餐住宿、目的地情况、返程安排以及售后退换限制条件等因素后再做决定。
不是任何商品都可以装进盲盒
“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这句话调侃的是那些为了收获惊喜而不断重复购买盲盒的消费者。市面上很多品牌也加入了盲盒赛道,对于经营者来说,这无疑是清理库存,又赚得噱头的好渠道。这种不确定和惊喜感,精准地捕捉到了消费者的心理。特别是对于很多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来说,盲盒的出现带来了一种心情的释放。新奇和惊喜,还带有刺激感的玩法,恰好迎合了这一群体的消费需求。
“盲盒就是掐准了年轻人爱玩的心理,特别是一些本身价值不高的商品装进盲盒就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市民朱女士拨打热线表示,盲盒在我们身边出现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不少商家以此作为营销策略。“我家附近有家美容院最近也在搞抽盲盒的活动,盒子里装的是混搭的护肤品,但买到的东西未必是你用得到的。”朱女士觉得,“这其实是商家清仓的一种手段,应该对盲盒商品品质、价值加以监管。”
盲盒火爆,但有关监管机制并不完善。中消协指出,盲盒的基本属性是商品,尽管盲盒销售中关于产品的款式等存在一定的保密性,但关系产品质量和服务的信息,如产地、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存储条件、安全警示、价格、“三包”等,经营者均应当充分告知消费者,让盲盒内在物品的商品价值、出现概率、分布方式等关键信息真实透明,确保消费者知情选择。
在盲盒销售火爆的同时,有关“烧钱”“成瘾”等质疑声音也不断,由于盲盒目前主要的买单者为年轻人,对于市场风险的识别能力有限,自制能力较差。有市民拨打热线反映,盲盒中带来的期待感容易使得未成年人“成瘾”并不断地投入金钱和精力,过早涉足投机行为,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所以哪些产品适合以盲盒形式销售、哪些不适合,这其实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