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哥舒翰纪功碑
临洮有通哥舒翰纪功碑,人们俗称哥舒碑。对于该碑的作者,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唐玄宗李隆基所写,也有人说不是。
临洮古城的唐碑
距离兰州不足100公里的临洮,古称狄道。自古以来,就以文化兴盛而闻名。早在五千年前,临洮先民们就创造了灿烂的马家窑文化,随后则有寺洼文化、辛店文化。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元年,秦人在此地设置了狄道。秦昭襄王时,设立陇西郡,就以此地为治所。秦汉时期,临洮是陇右首府,唐宋元明清时期,临洮是陇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千百年来,一段段风云往事,在这块大地上上演。
临洮的哥舒碑就见证了盛唐的风云往事。哥舒碑用巨石制成,坐北向南,三面砖壁围护,分为碑体、碑座、碑额三部分,碑身高达4.25米,宽1.84米,碑身上有三道裂纹,表面风化剥落严重。碑额上刻兽形、云纹,高0.92米,已破裂为三块。在千年风雨之下,碑面的文字多已漫漶不清了。
从碑上的字来看,碑额上是篆书,碑面正文则是隶书。以前碑上曾有“丙戌哥舒”的字样,认为此碑为唐玄宗天宝年间所立,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这通石碑是为哥舒翰所立,目的是歌颂哥舒翰的军功。哥舒翰是历史上大器晚成的典型,四十岁前,哥舒翰名声不显,四处混江湖。四十岁后,他醒悟过来,发奋立志,投身河西节度使帐下。在天宝元年攻取新城(今青海门源)的战斗中立功,以此起步,开始了在陇右河西的军事生涯。
此后,哥舒翰迅速崛起,最终担任陇右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充任陇右(今青海乐都)节度使,成为盛唐时期最有实力的节度使之一。后来,哥舒翰因付出巨大伤亡夺取石堡城而名噪一时,但是李白、杜甫等人在内的诸多人士,对哥舒翰的做法却给予批评。
哥舒夜带刀
然而,陇右民众对哥舒翰却推崇备至,流传下来的一首西鄙人所写的《哥舒歌》中这样唱道:“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可见,人们期待良将能守卫边关,给老百姓带来富足平安的生活。
那么,哥舒翰纪功碑是否就是李隆基所写呢?清代的容城王耐谷提出一种看法,哥舒碑为李隆基的御笔。他将所藏碑帖相印证后,认为是唐明皇御笔。后来,史树青等专家也持这种看法。同时,人们从此碑的形制上,也认可了这种说法。从尺寸上看,此碑高大,绝非普通民众所能为。
众所周知,唐代是碑刻发展的高峰,很多碑的内容部分就达到200厘米以上。哥舒碑如此巨大的尺寸,再加上碑上的“圣”字。由此认为,哥舒碑是皇家碑刻,也不是一般人能写的。
李隆基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也是个多才多艺的皇帝。唐人多善书,皇帝也不例外,唐太宗就是个书迷,武则天的书法也不错。而李隆基则擅长八分书,也就是隶书,以《鹡鸰颂》《纪泰山铭》《石台孝经》等最为有名。
因而,人们认为,这块哥舒碑应该是在天宝十三年制作完成,书法是唐明皇所写,不然碑额不会有“圣”字。应该是,碑运到狄道后,安史之乱爆发,哥舒翰兵败,碑就放置于狄道,后来被李晟所树立。这也是为何哥舒翰纪功碑没有到鄯州的原因。不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从碑上的“丙戌 哥舒”字来看,应该是边人为哥舒翰纪功所作。
有空了可以去看看,李隆基书法是如何的霸气,也感受那段风云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