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3日讯(王健 记者 佘雨桐)日常生活中,总有人把意外来钱看做是一种“幸运”,殊不知,这样的“幸运”还有可能惹上官司。近日,黑龙江省肇源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不当得利纠纷。
曹某多年来以捕鱼为生,2016年,随着其捕鱼资质到期,曹某便放弃了捕鱼的营生,把渔船和相应手续过户给了杨某。
今年,肇源县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简称水产中心)按上级文件要求对2017年度正在进行捕捞作业的船只发放补贴。在发放过程中,由于银行原有留存发放补贴的系统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将本应发放给杨某的7400元补偿费汇入到了曹某的储蓄账户中。发现错误后,银行和水产中心均多次与曹某沟通,要求其返还7400元补偿款,但曹某均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还。
无奈之下,水产中心向肇源法院提起了不当得利之诉。
承办法官王得利第一时间联系到了曹某,一开始曹某又气愤又委屈,强调这7400元补偿款是“自己”进到账户里来的,自己并没有通过犯罪取得。并且,论起过错,这应当是银行的责任,应该由银行去承担。
法官调查案件情况。
王得利耐心向曹某释法析理,向其说明“不当得利”本身是一种法律事实,并非曹某的错误所致,曹某知晓后拒不返还的行为,却是违背法律规定的。法官的耐心讲解,使曹某明白了他对这7400元补偿款的取得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属于不当得利,侵害了他人的利益,依法应当予以返还。曹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愿意积极返还款项。
然而,曹某近年来经营不善,一次性拿出7400元确有困难。王得利又做水产中心的调解工作,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曹某返还水产中心7400元,当天给付1400元;于2021年5月10日前给付4000元;剩余2000元于2021年8月1日前给付完毕。至此,案结事了。
法官释法: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没有不劳而获的财富。属于不当获得利益的,应依法及时返还相对方,拒不返还的,可能构成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