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教育二十年:女儿抑郁想自杀,年入百万但“停不下来”

2021-05-14 14:05:54 作者: 鸡娃教育二十

她发现,那之后,女儿明白了成绩的重要性:考高分妈妈会开心,考低分妈妈不开心。只要自己不高兴,女儿就会顺从自己的心意,认真学习练琴,“宁愿虐自己”。

陷进回忆,永爱又掉泪了。她满怀愧疚,可她说,“鸡她,也是因为爱她。”很多年后,她才得知,女儿当时“只觉得她对我不好,不爱我”。

过往经历奠定永爱实用主义的底色,“没什么用”,经常被她挂在嘴边。小时候,女儿下楼找伙伴玩,永爱说,“没什么用,浪费时间”。素描、国画、手工科技课是女儿喜欢的,但都被永爱取消了,因为“没什么用”,“钱扔进去也听不着响”。丈夫带女儿到宋庄买画,她告诉王食欲,“这些画家都吃不上饭,没暖气,你不要搞这个。”

成绩和升学是她心中的唯一标准。她给女儿报了一年的800米长跑和立定跳远,就为了中考体育拿满分;古筝也学了10多年,因为考级和特长加分,授课老师建议走专业路线,永爱拒绝了,艺术不能当饭吃,她只要眼前的加分。

不是没有心软过。从少年宫下课回来的路上,年幼的王食欲在她的自行车后座上昏昏欲睡,永爱一手往后稳住女儿,一手扶住自行车把手。她心酸,觉得“孩子不容易”。但要克服心中的软弱——这是为女儿好,不能让女儿以后埋怨她。

那是永爱最忙碌的人生阶段。丈夫是个文艺青年,做媒体工作,经常上夜班,连续几天没回家,一问才发现去四川出差了。家里的活只能撒手给永爱。她还要忙着送礼、送钱,给女儿争取一个在剧院演出古筝的机会,为小升初的简历加上一笔。这样的简历她亲自排版,装帧成册,印了50多份,全市最好的一批小学,她挨个投遍。

鸡娃教育二十年:女儿抑郁想自杀,年入百万但“停不下来”

小升初,永爱为女儿制作的简历。

永爱说自己是奉献型人格,她有一半工资都用来给女儿报班。她的奉献也的确获得了回报:小学六年级时,王食欲成绩已经保持班级前三。初中三年,王食欲每天放学主动写作业,自己搜寻辅导班,成绩稳坐年级前五。

永爱成为家长们的典范。每次家长会前,她都精心打扮一番,等待被邀请上讲台,掏出事先拟好的演讲稿。

女儿就是她的另一项事业。

2010年,鸡娃的第13年,经过四轮面试,王食欲成为一所知名高中的学生。永爱终于松了一口气,“离北京大学就是踹一脚的事了。”

拐点

残酷的现实随着高中大门的敞开迎头撞来。18个同学坐在一间教室,穿同样的校服,天差地别。有人捧着美国物理教科书学习,全英版;有人英语SAT满分,又自学拉丁文;有人已经在跟中科院院士做实验。

而王食欲,数学测验,一张A4纸,5道题,曾经自诩数学优异,现在一道也解不出。同学说了句,老师都讲得这么明白了,还不懂?

“为什么我的同学都这么优秀?”她试图延续从前的方式:“只要鸡自己,总能赶上同学。” 毕竟这是她和母亲实验过的,最有效的方法。

小升初时为了拼个好学校,她曾经连续两年的周末,都花在辅导班,但最终没能进到心仪的学校。

她当时就明白了一件事,有的人靠父母,有的人靠实力,而她是父母和实力都没有,唯有“自鸡”。

每天早上在永爱的汽车里,王食欲开始背诵英语。放学后,她用坐地铁和公交车的时间,写课内作业,没座位的时候,她就打开MP3练习英语听力。一到家,她开始写课外辅导班的作业,几乎没有在11点前睡过觉。

初中三年,她不仅成绩靠前,还当班长、学习委员、团支书,给老师改作业,期末大扫除跟着老师干活,“可狗腿了”。

在王食欲的印象里,母亲永爱“已经基本不太行了”,遇到不懂的题,问了也是一脸茫然。母亲的参与从引领变为支持,王食欲一提要上辅导班,永爱就搜寻资料给她做参考,或者干脆按照指示交钱。

升学的焦虑就像一个幽灵,游荡于每个角落。同班的一个女生,头发掉得厉害,十几岁就斑秃;考试差两分第一名,趴在书桌上大哭,因为回家会被打;为了不让同学做同一套题,她甚至撕掉别人的练习册。同学关系不冷不热,每天只有无限的习题和辅导班,王食欲有时候觉得,生活没多大意思了,“只能忍着”。

沉闷的生活里,写作是唯一让她感到享受的事。最快乐的时光是,初中和同学在路边,指着一棵树一朵花做故事创作和接龙。在中学拥挤的公交车上,她用手机一个字一个字敲出心中的小说。每天时间都被功课占满,只有睡前半个小时能用来写作。后来她给杂志投稿,文章还被录用了。

韩寒郭敬明大火的年代,王食欲决定休学全职写作。永爱不同意。王食欲用行动抗议,不写作业,不上辅导班, “想让我妈重视起来”。僵持几个月,母亲反应平淡。王食欲只好重新回到升学的壳子中。

从来都是这样。小时候,她想学做火箭、改装四驱车,也想学画画,永爱不同意,依旧是语数外辅导班轰炸课余时间。后来,她就变得无所谓了,“随便了,反正选择也不在我”。

她说,自己妥协了。连她也觉得生活的目标就是 ,“上一个好学校”。

现在,她的目标实现了。可现实的裂缝再一次在眼前缓缓打开。10万元的南极游学项目,午休时间,50个名额被一抢而空。在地理课本上第一次看到东非大裂谷时,她的同学早已经亲临现场。高考和成绩是她生活的全部,而对别人来说那就像一种顺带的人生体验。

曾经的优秀、骄傲,在高中的漩涡里化成一粒沙,消失不见。更重要的是,她发现,再怎么“鸡”自己都没用了。

那时候,在父亲的影响下,王食欲已经开始吃素和研读佛法,《心经》里一句“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让她印象深刻。后来,她反过来劝永爱,“妈妈,《金刚经》说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这次没考到平均分,咱不能往心里去。”

可还是不甘心,有时候她也会回家“鸡”母亲,“你要是XXX(一个同学)的父母就好了。”

鸡娃教育二十年:女儿抑郁想自杀,年入百万但“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