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铁矿石巨头巴西淡水河谷(Vale)在减少碳排放方面不断出新招,最新的探索是在运输铁矿石的大型矿砂船上。
5月1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淡水河谷(Vale)处获悉,该公司租用船队将接收世界上首艘配备旋翼帆的超大型矿砂船。未来数日内,这艘矿砂船将从中国出发驶往巴西,随后将在淡水河谷位于巴西的港口之一装载首批铁矿石,平均航程需要40天。
据介绍,这是一艘载重量为32.5万吨的Guaibamax型船,该船安装了5个旋翼帆,将使能效提高多达8%,每年由此可减排多达3400吨二氧化碳当量。如果试运行证明有效,预计该技术可用于船队中至少40%的船舶,将使淡水河谷铁矿石海上运输中产生的排放每年减少近1.5%。
实际上,旋翼帆技术在19世纪已面世。不过,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更有效地恢复应用,该技术应用到大型船舶上则是近几年间的事情,这些大型船舶包括客轮、货轮和油轮。其碳减排原理在于,运行期间,由于马格努斯效应(Magnus Effect),旋翼帆会根据船舶的环境和运行条件以不同速度旋转,从而产生压力差,推动船舶前行。
淡水河谷方面展示的图片显示,该船安装的旋翼帆呈圆柱形,每个旋翼帆直径4米,高24米,其高度相当于一座7层高的楼房。旋翼帆技术则由芬兰辅助风力推进系统供应商Norsepower提供。
淡水河谷方面称,该项目由公司引领,通过与韩国船东Pan Ocean合作,将旋翼帆安装在服务于淡水河谷的一艘超大型矿砂船上。Guaibamax的船舶设计和旋翼帆整合则由中国机构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负责。首艘安装旋翼帆的Guaibamax由中企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建造,建造过程已考虑该技术的适装。旋翼帆的安装在同样位于中国的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完成。
据淡水河谷航运技术经理罗德里戈·贝梅里奥(Rodrigo Bermelho)介绍,他们的造船工程团队自2016年起一直在研究如何将风力驱动技术应用于业务中,通过“生态航运计划”与淡水河谷技术研究所以及巴西和欧洲的多所大学和多家实验室建立了合作。“这个项目旨在评估将旋翼帆技术应用于我们租用的矿砂船上的最佳运行条件,并验证该技术在减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优势。”贝梅里奥(Rodrigo Bermelho)补充道。
被选中安装旋翼帆的新造矿砂船,从方案的详细设计到设备的制造安装共历时1年。除了进行实验室试验和数值分析外,技术人员还对巴西至中国航线上的起风率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我们相比竞争对手更具竞争优势,因为巴西至亚洲航线的起风率较澳大利亚至亚洲航线要高。”贝梅里奥补称。
他还表示,淡水河谷为公司所有港口均建立了3D模型,以分析船舶的系泊方式。旋翼帆将倾斜以便装船机作业,“装船过程将不受干扰。”
淡水河谷方面称,启用首艘配备旋翼帆的矿石运输船是公司“生态航运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由淡水河谷航运部发起,旨在助力公司应对减少碳排放的挑战,这与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探讨方向相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淡水河谷宣布将投资至少20亿美元,从而实现到2030年将“范围 一”和“范围二”的排放量减少33%的目标。淡水河谷还宣布,到2035年要将产生于价值链上的“范围三”的排放量减少15%。
另外,淡水河谷还在探索别的技术应用。公司透露,6月初有望接收首艘配备空气润滑系统的Guaibamax型船。该技术通过在船底形成一层气泡减少船体的水摩擦。根据保守估计,该技术将使燃料消耗量减少5%至8%,并有望将淡水河谷铁矿石航运过程中产生的排放量每年减少4.4%。
淡水河谷总部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业务遍布世界五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和球团矿生产商以及最大的镍金属生产商。淡水河谷在巴西及世界其他地区运营着大型物流系统,包括铁路、海运码头和港口,还拥有一座物流中心,支持铁矿石的全球配送。
去年年底,淡水河谷还宣布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雅伊巴市实施“塞拉多骄阳(Sol do Cerrado)”太阳能发电项目,该项目投资约5亿美元,计划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投产,每年平均将为淡水河谷的运营产生约193兆瓦(MWa)的电力,占到淡水河谷2025年预测电力需求13%。今年初,淡水河谷还迈出了剥离煤炭业务的第一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