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理大祝贺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该校两支团队深度参与探测计划

2021-05-16 00:00:54 作者: 港理大祝贺天

火星首次留下中国印迹!

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举国欢庆。当天,香港理工大学(简称“港理大”)发布贺辞称,“这是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港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介绍,理大很荣幸有两支跨学科科研团队参与其中,分别为火星着陆区的地形测量和评估,以及落火状态监测相机(即火星相机)的研制作出贡献。

“火星探索计划任务艰巨,这次壮举证明中国在深空探测方面的技术和能力。理大的科研团队会继续为火星探测计划作出贡献,并祝愿整个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港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表示。

滕锦光透露,理大也已于近日成立了由容启亮教授领导的深空探测研究中心,将继续不遗余力支持更多航天技术的研发,致力以科研力量贡献国家发展。

澎湃新闻了解到,港理大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及副系主任容启亮及其团队,正是火星相机研发背后的主导者。

港理大研发“落火状态监视相机”参与国家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火星相机相当于火星探测器的“眼睛”。据港理大官网资料显示,火星探测系统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目标是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项任务,即顺利登陆火星,并同时进行轨道和地面探测,这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首次尝试,这次任务亦同时希望获取有关火星的科学勘探数据。

港理大介绍,“火星相机”将搭载于着陆器外层平台上,以监视着陆情况、火星的周遭环境,以及降落火星后巡视器的操作状态,包括太阳翼的打开及天线的状况。这些信息对掌握巡视器能否在火星表面成功巡视至关重要。

另外,港理大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教授吴波及其团队,也是我国月球探测任务(嫦娥三号、四号、五号)与火星探测任务的着陆区地形地貌分析与着陆点评估选取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今年4月份,吴波在接受《中国测绘》杂志专访时表示,很多常规的测绘手段,是不能直接拿到月球、火星、小天体探测上来使用的,必须做改进。例如,小天体非常小,形状不规则,自转速度快,它的测绘坐标系要怎么建立,图像要怎么获取,如何有效地进行三维建模,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改进提升我们的技术。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单位参与到探测任务中来,大家集思广益,各展所长,为我们国家的航天深空探测贡献力量。”吴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