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万大军惨败,皇帝沦为阶下囚,全拜这一太监所赐!

2020-09-21 10:22:49 作者: 二十万大军惨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们应该对朱祁镇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这位皇帝的一生倒也是在这历史上留下了出彩的一笔。

朱祁镇的父亲朱瞻基去世的时候年仅39岁,当时的朱祁镇才九岁。朱瞻基临死之前为这个九岁的孩子选择了五位顾命大臣,分别是:杨士奇、杨溥、杨容、张辅、胡濙。这五位大臣可是朝堂上的风云人物,但是最终这五位忠臣还是负了先帝所托。其中的原委只因一位宦官,这个人就是王振。

王振呢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太监,而且还有妻儿,不知道是何种愿意让他甘愿忍受宫刑进宫做了太监。进宫之后的王振一直伺候在朱祁镇的身边,可以说朱祁镇就是他一手带大的。在朱瞻基驾崩的时候,王振心里还在打着小算盘,先帝驾崩,太子即位,而这位太子就是自己带大的,心想着离自己掌握大权的时候不远了!

但是人如意算盘打的再好,也不要忘了先帝留下的五位顾命大臣。在朱祁镇即位的时候。杨士奇已经七十一岁了。可谓是职场上的老狐狸,王振这点小心思小手段还是逃不过他们几个的眼睛的。

但是这年龄问题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几年之后杨荣便去世了,剩下的杨溥杨士奇都老了。这时的王振看着自己的机会就要来了,于是开始了自己阴谋。

自打朱元璋开国之后就说过,宦官不可干政,但是这王振私下里拉帮结派,残害忠臣。一时之间权倾朝野。成了明朝开国一来权力最大的太监,当时为了防止宦官干政还特意在宫门口立了个牌子上面写了八个大字:内官不可干预政事。要说这王振也是闲的,由于他是内官出身于是便派人将那块碑文弄走了。等到上朝的时候朝堂之上上百名大臣无一人出声,要是朱元璋还在世,非得扒了他的皮不可。

当时的王振手中已经掌握了朝野大权,朝堂之上虽说都有怨言但是也不敢轻易发声,一不小心就是杀身之祸。不但如此王振还要享受被人尊重的感觉,这官员外出都要给他带礼物孝敬他以表尊重。

但是有一个人是不买他的帐的,这个人就是于谦。当时于谦去山西巡抚回来,什么也没给他带,连瓶山西老陈醋都没有,惹恼了王振,当时的王振正是权利如日中天的时候,如此打脸王振肯定是要借机报复的,于是下令将于谦抓了起来,准备杀了。

但是想杀于谦是不容易的,于谦为人耿直,一代忠臣,深得民心。当时的朝中忠臣,以及老百姓都为他求情。最后连各地藩王都放话让王振放了于谦,王振一想这藩王可不好惹,于是没有杀害于谦,但是也没有放过于谦,在王振当道期间,于谦受尽了王振的残害。幸亏于谦没有死,要不然这明朝的历史可能就要提前结束了。

于是这王振继续的在这朝堂上作威作福。现在的王振有权、有钱,但是他好像还是一个有抱负的太监,他不仅仅要权要钱,他还想要名留青史。还有自己的偶像就是朱棣,(估计朱棣要是知道的话恨不得就立马砍了他)希望自己能够想朱棣一样驰骋沙场。

但是现在没有战时,一时之间找不到发挥的余地。不过很快之后战火便烧过来了,之前被朱棣打的落花流水的蒙古军又卷土重来了。这次带领蒙古军的是一个强悍的蒙古将领---也先

当时的也先率领大军压境,朝廷官员都是十分紧张,都在想如何应对。当时的在在大同的守军接连失败,于是大臣们一直推荐驸马出战,当时驸马井源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大将军。井源定是这出征的不二人选。

但是在这个时候王振怎么会选择不捣乱呢?不是他捣乱也不会落得这千古骂名,也不会白白葬送了几十万大军的性命。

当时的官员一直推荐井源带兵出征,但是不知道这王振是如何忽悠朱祁镇的,这朱祁镇非得要御驾亲征。说是皇帝御驾亲征,实际上还是王振掌握了军事大权。虽然这朱祁镇小时候是王振带大的,但是自己也是二十多岁的人了,自己的一点独立思考能力都没有,要是你的曾祖父朱棣看到你如此糟蹋他辛苦打下的江山,不知道到时候你该用什么颜面下去见他。

于是在王振的瞎指挥下就有了这场惨烈的土木堡之战。曾经一位大将说过这样一句话:韩信带兵,多多益善。当时据报也先带兵大概在两三万左右,于是王振就召兵,三五天就召集了二十万大军,二十万人什么概念,估计是不管什么人都往里招了。想着对方两三万人,我的二十万大军再不济十个打一个也能赢了,他要做的就是坐等胜利的果实就行了。现在的王振还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之中,还想着留名千史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