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给大臣封赏,张良献计:先赏最讨厌的人!结果发现此计真高明

2020-09-21 10:21:08 作者: 刘邦给大臣封

今天继续给大家讲《资治通鉴》中的故事,这个故事非常能发人深省。

汉六年(前201)正月,天下安定,汉高祖刘邦要对追随自己创业的功臣们分红。刘邦自己的儿子年幼,并且兄弟少,认为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是因为同族较少,被孤立的原因,于是“欲大封同姓以填抚天下”。

随后他开始给自己亲近的几位大臣如萧何、张良等人先行封赏,将萧何封为酂侯,是众大臣中赏赐最多的一位,张良则在齐国挑选三万户作为赏赐。不过对于这个赏赐,张良拒绝了,他说道:“臣追随陛下,是上天再给臣的旨意,陛下用臣的计策能够取胜,是臣子的幸运,您如果要赏赐的话,请赏赐魏无知吧,是他将臣举荐给陛下的。陛下只需要将留县赏给我就够了,我受不起这三万户。”

刘邦听了张良的话,心中非常高兴,于是夸赞道:“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不忘本心,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三》)!”随后封张良为留候。

之后刘邦决定对其余将士论功行赏,这个时候张良立刻阻止道:“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意思是说陛下您平时最憎恨谁?并且大家都知道您憎恨他。刘邦回答曰:“是雍齿,他与我积怨颇深,曾多次背叛我害我陷入窘迫,我本想杀掉他,可是他也有很多功劳,我不忍心。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张良听完之后立刻说道:“今急先封雍齿!”

既然刘邦如此讨厌雍齿,张良为何急切的要刘邦第一个封赏最讨厌的人?

原来在刘邦封赏诸将之前,下面的大臣们都各个争功,认为自己的功劳最大。萧何与张良等谋臣受到如此大的赏赐时就引起了下面将士们的不满。古代作战时,直接在一线参战的将军往往是看不起背后的谋臣的,认为他们只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儿,稍微有点危险就能逃跑,怎么能比得上他们在战场上流血杀敌的功劳大?于是纷纷向刘邦提出反对:“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小者数十合。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刘邦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反而以猎人与猎犬举例,称这些将士们为猎犬,捕捉猎物虽然是猎犬在前面扑杀,但是倘若没有猎人寻找猎物然后解开绳索或者牢笼,这些猎犬也不可能抓到猎物。刘邦说的话一点也不讲情面,直言:“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意思非常直白且难听:你们只不过是一条有功劳的猎狗罢了!

听到刘邦的这番比喻,想必将士们心里很不舒服,但也不敢再多说了,最终这件事也被刘邦强行压下来。张良也正是看出了这一点,为了不再激怒这些将士们,才不愿意接受三万户的封赏。

而因为这番争执,封赏大臣们的事情也都暂时搁置了。不过这件事并没有结束。

有一次刘邦在洛阳南宫行走,他远远的看到好几个将士在沙地上交谈。刘邦问道:“此何语?”,张良回答:“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刘邦听后大惊:“如今天下初定,他们为何要谋反?”张良回答道:

“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亲(刘姓诸侯)爱(亲近之人,如萧何张良等),所诛皆平生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担心)陛下不能尽封(这些将士担心天下土地被“亲爱”分完,轮不到他们),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听到张良的这番话,刘邦心里担忧,开始悔恨之前所说的话,没有考虑到更多将士们的心情,于是就立刻着手对这些将士们进行封赏,安抚他们的心态。不过张良认为如今将士们的不满已经升起,第一要素是尽快安抚,按照传统的论功行赏的话需要时间太久,毕竟人数众多,需要时间一一整理他们的功绩,中间难免出现变故。

因此,为了安稳住他们的心,张良就献计让刘邦率先赏赐他最讨厌的人,就是为了给将士们表个态:我刘邦连最讨厌的人都能封赏,难道会忘记你们吗?

刘邦就按照张良的计策实行,“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趋(催促)丞相、御史定功行封”。果然“群臣人人自坚矣。”张良的计策可谓是高明。

《资治通鉴》将这件事的始末介绍得很通透,让人能够明白给“员工”赏赐也是有学问的,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大问题。不过你以为这件事就是表面上看起来的这么简单么?《资治通鉴》对于这件事还有更深度的解读。

司马光认为,张良除了为刘邦出谋平定将士们的反心之外,他更高明的地方就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引导”刘邦。

前面提到,刘邦问张良那些人在沙土上说什么的时候,张良回答的是:“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从这句话中可以听出张良对于这件事是早就知道的,张良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被委以心腹,为何要等到刘邦看到了才说出这件事?为何不提前告知刘邦?答案很显然:就是张良就是借机让刘邦体会一下诸臣们的心情!

刘邦自得天下之后,开始用喜怒来进行赏赐与诛杀,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得到好处,而正直的大臣们却人人自危,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因此张良就是借此机会提醒刘邦:陛下从布衣做到皇帝,靠的是这帮兄弟们。陛下应该感激这些将士,为君者不应该无端猜忌全凭喜怒,为臣者也不用猜疑恐惧专心做事,这样国家才会无忧无患。

世人皆知刘邦残暴弑杀,但是为何没有联合起来反他呢?我们不能只看刘邦弑杀的一面,还要看他给属下的“怀柔政策”。有很多时候,刘邦都不知道自己的过错,因此就体现了张良这种善谏之臣的重要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