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铸忠诚 长沙一位老兵的家国情怀

2020-07-30 15:48:31 作者: 初心不改铸忠

人民网长沙7月30日电 “八一”建军节前夕,长沙连续高温,与热浪相呼应的,是火热的拥军优属新高潮。

“卢老,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您给我们讲讲当年打仗的故事吧”……7月28日上午,长沙县星沙街道大西冲社区一栋普通居民房内,退役军人卢伟和社区工作人员与卢鸣皋老人正聊着家常。今年89岁的卢老身穿北京奥运会标志的上衣,下着一条军裤,身板硬朗,慈祥有加,一切都是那么平凡与平常。

时间指针回拨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新中国建设,回忆过去的苦难辉煌,卢老的眼眶湿润了。

连队最小的兵,战斗中冲在最前面

卢鸣皋老人1931年出生于长沙县广生村,18岁时加入解放军,入伍8年,参加过金沙江战役、四川剿匪、抗美援朝等大小战役几十次,荣获一等功一次、三等功多次。

“小时候家里穷啊,兄弟姐妹又多,生活十分不易。”卢鸣皋老人回忆说,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时候常常从长沙县的家中挑柴禾到位于长沙市中心小吴门的饭铺卖,来回三四十里的路程,只为赚几毛钱的学费。说到动情处,老人一时哽咽泣不成声。

因为家里贫穷,卢鸣皋13岁开始当学徒学机械,钳工技术精湛。“建设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1949年,连长的一句话,让卢鸣皋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解放战争。

1950年,卢鸣皋所在的部队转战大西南,相继解放广西、云南。他是所在警卫连年纪最小的兵,每次遇到战斗任务,他总是冲在第一个。有一次战斗,由于连续几天的急行军,战友累到吐血,卢鸣皋主动帮战友背装备和行李,并且照顾战友不使其掉队,最后和战友一起圆满战斗任务。由于他的乐于助人,卢鸣皋被部队通报嘉奖荣立三等功一次。

解放四川西昌后,部队一方面继续清剿负隅顽抗的敌人和土匪,另一方面又组织战后所在地区重建。由于卢鸣皋年轻时当过学徒,有着钳工技术的他,成为部队受欢迎的人,于是被派到工兵连部队,在战后重建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河水再冷,也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1951年,卢鸣皋跟随第二批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

进入朝鲜的路程充满艰辛,卢鸣皋和战友们跋山涉水、踏遍荆棘,纵使在狂风暴雨、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中也毫不停歇。横渡临津江时,为保证部队前进,他所在的工兵连奉命破冰架桥。

“河水冰冷刺骨,足足有零下十几度,班长被冻晕了3次。”说起这段难忘的经历,卢鸣皋话语铿锵,手势有力。他说,为了不耽误时间,但凡有人冻晕,都是从河里抬上来烤一烤火,清醒了又跳入水中……

“这么严寒的环境,您是怎么抗住的啊?”大家听闻瞬间肃然起敬。

“确实冷得很,脚都不像是自己的了,但是组织交给的任务必须完成!”卢鸣皋坚定地说道。

最终,全连指战员圆满完成架桥任务,确保大部队顺利过江,但卢鸣皋的双腿也落下了一到冬天就疼痛不已的毛病。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西方山对阵美军时,卢鸣皋右肩被击伤。西方山与上甘岭隔山相望,据守此地时,需要洞穿山体,借此开展阻击战。在连部缺炸药的情况下,卢鸣皋便自制土地雷,利用没爆炸的榴弹,收集其中的火药,用作爆炸材料,并顺利完成爆破任务。

投身建设,用最原始方法拼出6台机床

1957年3月,卢鸣皋复员回乡,进入长沙县第一农业机械厂任车间主任。

当时的家乡百废待兴,工业一片空白。卢鸣皋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是干,把军队中那种不怕死不怕困难的精神,继续发扬在家乡的建设中。当时机械厂只有两间破厂房,最关键的是连一台机床都没有。卢鸣皋带领大家靠收破铜烂铁和用最原始的方法,硬拼出6台机床,开始了工厂先期创业。

1964年,卢鸣皋被选为厂长。10年时间,长沙县农业机械厂成为全县乃至全市领先的工厂。1974年,长沙县委县政府又给了他一个新任务——扩建县氮肥厂。氮肥厂和农业机械厂是完全不同的领域,对他来说,一切又要从头学起。

在一次施工时,卢鸣皋的腰部和手臂不幸受伤,他找厂医开了药后,继续坚守在岗位上,直到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任务。

1981年,卢鸣皋老人因积劳成疾不得已办了病退手续。退休后,他仍时刻心念组织和群众。

“退休后,也经常有街坊邻里来找我爸爸修理电视机等生活器材,爸爸从来不收一分钱,都是义务帮大家修理。”卢老的儿子介绍说。

2017年,在长沙县星沙街道广生塘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大会现场,有着63年党龄的卢鸣皋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投下神圣一票。他说:“我早两天就交代儿子,选举投票这天什么工作都要放下,送我去开选举会。”只要组织有活动安排,哪怕已双鬓斑白,他仍然第一时间积极参加。

如今,卢老已经89岁了,虽然眼睛不好,身体多病,但每天坚持看报,听新闻联播,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周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