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院士长期在上海求学、工作、生活,与《新民晚报》结下不解之缘。他曾说自己是晚报的“忠实粉丝”,每天下班看晚报的习惯一直保持着。那些年,他和团队因在肝胆外科领域的成绩,常常成为本报的“常客”。他从北京领取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归来后第一次与市民面对面交流就是做客本报科普栏目新民科学咖啡馆。更值得怀念的是,吴院士自己也曾多次亲笔撰文,通过本报与读者分享他的个人经历、家国情怀与生活意趣。
图说:吴孟超院士义诊 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我是一把小小的柳叶刀
“常听人说幸福童年,然而我的童年却极辛酸:家境贫困,缺衣少食,三岁才能走路,五岁就背井离乡,随母亲漂洋过海到了马来西亚,寻找早年就来这里做苦工的父亲。八岁起每天天不亮就得拿只油灯,光着脚,随父亲去割胶。现在想来,也算是我最早期的操刀训练吧。
父母尝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再穷也要让孩子认字。我是长子,有幸成了全家培养的重点。初中时,从国内来了一位新校长。此人思想进步,经常给我们讲国内抗日战争形势。当时还有陈嘉庚先生组织的华侨抗战救国、支援延安抗战活动,都成了我最初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初中毕业后,我毅然放弃了父母为我学做生意或者到英国念书的安排,与六位同学相约回国抗日,报效祖国。”
——《神圣的种子》1996.06.23
“回首往事,我这一生有三条路走对了:回国,参军,入党。
这些年,我出访过近30个国家和地区,行程48万多公里,绕地球十多周。所到之处,我抓紧时间演讲、参观,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肝胆外科事业。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我这个老华侨、老军人,到处受到人们的尊重。想当年我回国途经西贡时,不能像别国的公民那样,用自己祖国的文字签名,却要我们按手印……
如今祖国强大了,中国人再也不受别人的欺负了。遗憾的是,我从医50余载,救治病人无数,却没有机会为身居异国他乡患胆结石的老父亲开刀,没在母亲临终前侍奉过一碗汤药,使我愧疚终身。但在事业上我实现了父母的期望,许多被判了“死刑”的肝癌病人在我的刀下起死回生。”
——《老骥伏枥》2001.08.02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世博公众参与馆与本报联合推出《海宝游历记》接龙故事,吴孟超院士作为第129位作者,创造了可爱的“海宝柳叶刀”角色,分享了这位“医生好助手”以高超的医术和温暖的仁心救治患者的故事——
我是一把小小的柳叶刀,这是能够切除癌症患者身上恶性肿瘤的手术刀。别看我普通又平常,但你知道吗,许多病人和他们的家属给我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海宝。他们说,别看我小巧不起眼,却是锋利无比的挽救生命的武器。
作为一把柳叶刀,我除了在手术中帮助医生为病人切除病变部位外,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开导病人。因为病人的心理往往非常地脆弱和消极,然而,病人心情和精神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和术后的恢复。
因为我小巧可爱,病人很喜欢和我聊天并倾诉自己的烦恼和痛苦。现在,那位肝癌患者的情况已经一目了然,他的病情并不乐观,可是,必须要为他树立起抗击病魔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增大手术成功的几率,才能挽救他的生命。
在我的鼓励和开导下,许多重症患者都恢复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决心与病魔抗争,这使手术的过程变得舒缓而平坦。主刀医生都说我是不可缺少的好帮手,而病人们更是称呼我为善解人意的好海宝。
图说:吴孟超院士做客新民科学咖啡馆 新民晚报记者 雍榕 摄(下同)
总结出20个字的养生之道
本报还曾报道这位科学家的养生之道。吴老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认为养身之道可以概括为“心态平衡,头脑常用,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定期体检”这20个字。
他觉得心态是人体的“灵魂和司令部”,良好的心态,对健康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面对工作上的困难挫折他都能以较好的心态面对,做到“胜不骄,挫不绥”,在家里他与相濡以沫的妻子互相尊重、关心,几十年来从未吵过一次架。
“用进废退”是吴老认同的生命原则,无论大脑还是四肢,适当的多用、多动,有利于健康,他说每天上班就是最好的锻炼。吴老认为,饮食无需豪华高档,把日常的饭菜吃好最为健康。他从来不吃补品,喜欢吃鱼、豆腐和蔬菜,平时爱喝点绿茶,一日三餐很简单——早上一杯牛奶打上一个鸡蛋,泡几块饼干;中午喝一碗大米粥或小米粥,菜是四菜一汤;晚上一般在家就餐,也是两三个菜,主食则是一碗稀饭和一个包子。
吴老每年都进行一次体检,决不缺少。他认为体检是发现疾病的重要途径,是为了保障自身健康而必须采取的一项措施。
图说:吴孟超院士做客新民科学咖啡馆,与读者交流。
做客新民科学咖啡馆
2006年,吴孟超院士做客本报第13期新民科学咖啡馆,与百多位读者交流谈心。那是他从北京领取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归来后第一次与市民面对面交流,位于黄兴公园旁的上海院士风采馆内座无虚席。
那一次,吴孟超院士以一段特别的“答谢表白”开场,他说:“感谢所有的病人给我力量和智慧!”这不是客套话——吴老特别爱看病人的来信,说起这些如数家珍。
近2个小时,吴老分享着他与病人、与学生、与团队的点滴,讲述着做学问、当医生的体会和感悟。现场一次又一次响起欢快的笑声和心悦诚服的掌声。读者们将他的金句一一记录——“人这一辈子总要遇到挫折,无论成功或是失败,都要总结经验!”
“研究就怕提不出问题,有问题而找不到解决方案才需要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