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滋养现代土地

2021-05-27 11:23:52 作者: 传承传统文化

泱泱华夏,历尽千帆归来,代代传承,展现着属于其特有的阅历与气质。从李子柒的世外桃源,品味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观念;到库尔班·尼亚孜代表的精彩发言,领略着特有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文化认同感;再到梁海静的孤独淳朴,流露着特有盛世文明的继承与恢复……这些卓越人物的背后都在表达对文化的敬畏与认同。因此,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应驾驶好生活方式、经验技巧、语言环境三驾马车。

传承传统文化要继承其生活方式。无论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禅意,放弃壮志未酬人生的执著,追求淡泊名利的闲适与恬静;还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坚执,宁愿自我牺牲,也要流芳人间的无私与大爱;亦或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坚守,为了一家的生计,汗流浃背的在田间辛勤耕作。这些诗句都颂扬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对朴实生活方式的向往。自然美景的烛照与生活方式的结合让人们爱不释手,可以解其烦扰,亦或诉说着哲学道理。唯有继承传统生活方式才能体现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承传统文化要弘扬其传统节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而中华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的流传下历久弥新。从爆竹声声的春节到南北方咸甜之争的中秋,从踏青扫墓的清明节到插茱萸的重阳节。传统节日所体现的情感和思念让人魂牵梦绕。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石,是互联网新经济飞速发展下的支撑,更是中国走向世界大舞台的助推器。由此可见,传承传统节日才能弘扬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情感之源,动力之源和自信之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只有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软实力,才能助推中国硬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