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与中国戏曲现代戏学术研讨会召开 专家呼吁秦腔申遗

2021-05-28 10:29:35 作者: 秦腔与中国戏

秦腔与中国戏曲现代戏学术研讨会召开。

西部网讯(记者 敬泽昊)“目前中国有昆曲、藏戏、粤剧和京剧进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觉得秦腔应该成为第五个进入这个名录的中国戏剧。”参加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秦腔与中国戏曲现代戏学术研讨会的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廖奔以《应提升对秦腔重要历史地位的认识》为题,作了学术发言。

秦腔与中国戏曲现代戏学术研讨会召开。

廖奔在发言中系统回顾了中国戏曲,特别是秦腔的发展历史。他认为,北杂剧、南戏和秦腔先后在中国戏曲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秦腔,是促使戏曲声腔剧种发生裂变,最终形成遍地开花状况的剧目,但长期以来国人低估了秦腔在中国戏曲剧种演变史上所产生的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必须认识到秦腔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是对促动中国戏曲声腔演变上起了最关键的力量,是它把原来的单声腔剧种变成为复合声腔剧种,并不断裂变出348种先后流行于神州大地流传于中国的剧种,秦腔的历史作用不容忽视。”

廖奔关于秦腔申遗的观点,也得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的赞同,他现场呼吁西北五省区通力合作,把秦腔作为联合项目上报,共同推出秦腔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呼吁秦腔申遗之外,与会专家学者还从不同理论层面总结、梳理、探索秦腔与中国戏曲现代戏的现状、问题、思路和对策。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就戏曲的舞台、演员等方面论述了戏曲艺术既关注现实生活,又保持独特个性的问题;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于涛从对《花儿声声》《狗儿爷涅槃》《王贵与李香香》等近10年来秦腔现代戏的优秀作品分析入手,对秦腔现代戏进行了梳理,对秦腔现代戏作品的传承、发展、创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西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该校现代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高字民博士以《司马迁》和《望鲁台》这两部青年剧作家编剧的新编秦腔历史剧为例,进行了分析、探讨,为新编历史剧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陕西省艺术研究院、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青海省艺术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北京以及西北五省(区)的30余位业界专家学者、秦腔院团代表等参加了研讨会。

编辑:高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