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投了七八十万造新房,不能被拆掉”“你新房户主是我”

2021-06-11 02:45:06 作者: “妈,我投了

“妈,我投了七八十万造新房,不能被拆掉”“你新房户主是我”

父母生了五个孩子,老父亲多年前就中风瘫痪了,老母亲一直在家照顾老伴,现在父母都80多岁的人了,却突然得知一个消息,他们住了一辈子的老房子要被拆了。

躺在床上的老父亲急坏了,两老都舍不得这住了一辈子的老房子,为什么房子要被拆呢?

是因为村里要拆迁吗?不是。调解员去村里了解后得知,要拆掉老房子的原因,是“一户两宅”,原来,儿子瞒着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以母亲的名义批地建房了。

儿子说:“妈,我投了七八十万造新房,不能被拆掉”,母亲说:“你新房户主是我”,不能一户两宅,新房和老房必须要拆掉一个,村里能给出说法吗?

情感调解

大姐告诉调解员:“老房子是我爸妈的,弟弟想一个人拿也不可能,我们五个兄弟姐妹,爸妈在这套房子里住了一辈子,也不想房子被拆。”

调解员问租房的租客:“老人的几个子女经常来看望吗?”

租客说:“经常来看的,他们两老平时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也会帮忙。”

大姐告诉调解员,弟弟一会儿也来了,随后,调解员和大姐等人来到了村里,向村主任了解情况,村主任告诉调解员,并不是新农村建设引起的整村拆迁,而是老人的儿子批地建房,按照不能“一户两宅”的规定,所以老宅要被拆掉。

村主任说出这一点,母亲包括几个姐姐都表示不知道这回事,母亲说自己根本没在审批表上签过字,儿子也根本没跟自己提这回事。

儿子却说:“我批地是合法的,村里通过的。”

调解员说:“那你要搞清楚,现在的问题是你以谁的名义批地的?你是居民户口,没法批地基,你是用你母亲的农民户口批地建房的,哪怕父母没有民事行为能力了,这事你也该跟你姐姐和妹妹商量,你这样一意孤行,你说是合法的,但是现在所有人都不同意,你怎么办?”

调解员对村主任说:“他儿子来村里批地建房,你们这边没有询问下他父母知不知道吗?这样骑虎难下。”

村主任说:“我们农村是这样的,都是儿子来办这种事。”

事已至此,只能想解决办法,但是一户两宅是不允许的,肯定有一幢房子要被拆,调解员现场联系了法律工作者,那边表示:“如果父母没有在审批表上签字,那么儿子造的新房就是违建,要被拆掉,而且不会给补偿,如果说父母追认,认可儿子造的新房,那么老房就要被拆掉。”

调解员对老母亲说:“甘蔗不可能两头甜,要么保留儿子的新房,要么保留你们的老房。”

调解员又问儿子:“你造新房投进去了多少钱?”

儿子:“七八十万,现在还没造好,如果老房子拆掉,我可以把父母接过去跟我住。”

调解员又说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去跟你住,你住的地方父母熟悉吗?你住的地方有父母熟悉的邻居亲朋吗?你住的地方父母能习惯吗?”

儿子摇头,调解员又道:“你们老婆跟父母关系怎么样?”

儿子:“还可以”。

调解到最后,儿子就差跪着求母亲了,他也是工薪阶级,拿出七八十万造新房,已经把家底都拿出来了,如果父母不点头,他的新房就会被拆掉,也是心疼儿子,母亲最终答应等儿子新房造好后,和老伴去住一个星期,如果习惯,就准许拆掉老房子,儿子表示父母去了后,住在哪个房间随父母挑。

情感点评

老人心里“落叶归根”的思想是很重的,老房子的条件就算再差,父母住了一辈子的地方,到老了,也不希望挪地方,但是如果不挪地方,儿子就要白白损失七八十万的造房钱。

老母亲还是心疼儿子的,儿子现在也五十多岁了,岁数也大了,如果让儿子损失这七八十万,估计儿子的婚姻,儿子的心情,都会受到重创。

所以调解现场老母亲问了句:“可不可以等我们百年以后再拆老房子?”父母的心声,还是不希望拆掉老房子,但是也不希望儿子为难,最后老母亲能退步,答应等儿子新房造好后,和老伴住进去看习不习惯,已经是很大的让步。

儿子真的要感谢你母亲,如果父母不追认这件事,你新造的房子铁定被拆,但这件事归根结底也怨儿子自己,你用母亲的名义批地造房,不跟任何人商量,以为可以瞒天过海吗?

这件事一定要跟自己的老婆说清楚,是因为父母的退让,你们的房子才能保牢,当然,事情也不能只往坏处想,住进儿子新房,安个空调,环境也好一些,和儿子住在一起,晚年走不动了,身边也有人照应。

来源:小熊娃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