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丨“饭圈”变怪圈?整治刻不容缓
私生饭、拉踩、互撕、无底线追星,近年来,青少年在追逐偶像过程中的不理智、不文明行为屡屡发生。这种不良的“饭圈文化”也受到全国人大代表、政协文员的关注。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提出相关建议意见,足见改善“饭圈文化”环境,已刻不容缓。
追星,对曾经年少的每个人来说都并不陌生,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但随着造星产业日趋成熟,其中弊端也日益显现。为明星立人设蒙骗大众,为艺人刷流量造假数据、鼓动粉丝互撕、拉踩,让“饭圈”不再单纯。曾经轰动一时的“蔡徐坤微博转发过亿”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一亿转发量,你们也真敢刷。”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上述事件如此评价。确如人民日报官微所指出的,现在的“饭圈”不仅是几个喜欢共同偶像的同龄人,互相倾诉崇拜之心的地方。而是充斥的刷分、打榜,甚至抹黑其他艺人,极负排他性、功利性的一种工具。全国人大代表、泰安市泰山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宋文新认为,这样的“饭圈文化”,远远超出了合理边界,已经走到了破坏社会秩序的边缘。
今年两会上,对“饭圈文化”“劣迹艺人”等热度较高的议题,代表委员提出不少建议。比如对吸毒艺人采取“一次吸毒,终身禁演”的措施;对恶意营销、恶意刷数据的行为进行市场处罚;降低主流媒体娱乐类栏目比例,让不同种类的偶像“百花齐放”等等。大多数网友也表示赞同,认为应将这些建议综合后,成行业规范或法律条例,并加强落实监管,规范偶像行为,清朗“饭圈文化”。
当然,除了法律手段、市场力量的干预与调节之外,明星偶像本身的示范作用也不容忽视。前不久,张小斐解散粉丝后援会,可视作对待粉丝的崭新态度。此举,也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肯定。偶像和粉丝本就是共生关系,如何维持双方健康、良性的互动,值得思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利用粉丝对偶像的崇拜,煽动粉丝互撕、拉踩,利用粉丝养小号、刷分获取非法利益,绝不是促进双方关系健康发展的良策。
2020年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开展,重点整治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饭圈互撕等价值导向不良的信息和行为。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整治、引导、教育,能让“饭圈文化”回到正轨,最终达成明星、粉丝、大众三方话语权平衡。不让粉丝为偶像不计代价的奔忙,也还给偶像明星更多私人空间,才能促成双方关系良性互动,才能让青少年在偶像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作者:木子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