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与时光“较劲”赢回大笔红色财富

2021-06-13 08:46:31 作者: “田野调查”

本报讯(记者张建华、范小勇)“人才培养怎样抓?思政教育怎么搞?红色文化怎么传?井冈山脚下的大学,不能守着金饭碗喊穷。”6月12日,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吴翔明将一摞《红色传说》丛书摆在记者面前,自豪地说:“这里有答案。”

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留下许多革命故事和革命史料。一些故事经口耳相传,加上富有想象力的提炼加工,演变成独具魅力的红色传说。时光流逝,有的故事在淡化甚至消失。“要与时光较劲,赢回这笔红色财富。”2007年,时任井冈山大学校长的张泰城教授提出实施田野调查,“通过这一社会实践,挖掘、整理、研究、利用红色文化,以智慧资源留住红色资源。”当年暑假,数十名师生开启田野调查模式,20多个小组分赴井冈山、遂川、永新等地。

因为调查,有了发言权。“为一首红军歌谣的唱词,多次翻山越岭找老乡核实。”在寻访过程中,“不让历史有谬误”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慢慢养成……首征即胜,因收集的故事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省内一家出版社很快相中,第一辑《红色传说》面世。此后,“田野调查”成了每年暑假的“重磅节目”。调查内容逐渐增加红色标语、歌谣、证物等,寻访地域扩大到龙岩、沂蒙山、延安等,社会实践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吴翔明说:“挖掘红色文化,储存珍贵记忆。任务在更新,使命终不变。”

因为调查,有了真感情。毕业多年的欧阳国至今记得,那年他在青原区白云山下发现一处无碑红军墓。“他是谁?家在何方?怎么牺牲的?曾有怎样的故事?”他挨家挨户访问,查阅资料。偶尔听到一个可能的名字,但很快又失去线索……“书本上的历史,在双脚的丈量和探秘般的寻访中活了过来,红色历史原来是鲜活的、有温度的。”

因为调查,有了新境界。这个“将思政课移到田野上”的行动产生溢出效应。亲身寻访,既是对革命历史的探根溯源,又是革命精神的传承绵延。“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今天的年轻人与历史中的年轻人建立了交流通道。所寻访的原创故事,成了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曾经带队的蔡海红老师说。

《红色传说》至今出版9本共225万字,汇集2000多个红色故事。田野调查让人才培养、思政教育、文化挖掘相促相成,学子们在实践中成才、成功、成长。历年积累的红色资源不断增值,成了特色教材、连环画创作、动漫制作、情景剧表演、微电影拍摄、红色VR等的好素材。该校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龚奎林说:“红色财富除此之外,重要的是培育了大批新时代人才。时光在更替,学生在流动,惟有撼人心魄的红色基因没有改变……”

来源:井冈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