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美食、亲情 串起端午记忆

2021-06-13 10:40:38 作者: 民俗、美食、

记者 肖方元

去年宅家吃粽子与亲人话端午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一转眼,又将到一年端午时。许多老年市民记忆里的端午,和包粽子、吃“五红”、编鸭蛋网、看龙舟赛等民俗联系在一起,至于今年的端午节,老年朋友们打算怎么过呢?还会亲手包粽子吗?为这一节日家里准备了哪些美食?有没有和亲人一起再叙那些年的端午情结?

你还会手包粽子吗

6月9日晚,记者在市区一家超市的粽子货架旁,遇到了和家人前来选购粽子的市民吴女士。她挑选的粽子不是用礼盒真空包装的那种,而是超市当天现做的。吴女士表示,马上就到端午节了,来买些粽子应应景,现做的粽子新鲜,价格也划算,等买的这些吃完了,想吃就再来买。“以前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我还每年在家包粽子,好像到了2002年、2003年左右,就不再包了,每次在外买现成的。没搬家之前都去江滨新村菜场买,搬家后就习惯到附近的超市买。”正说着,吴女士的女儿在一旁插话,问妈妈为什么后来不亲手包粽子了呢?她回答:“老早外边卖的粽子贵呀,不如自己包合算。而且那时每到端午节,不光要准备自己家里吃的,亲戚和玩得好的朋友每家要分送十来个粽子,如果都在外边买非常划不来。现在不像以前了,市面上粽子多,价格实惠,口味品种也多,买现成的好吃又省事。”不少老年朋友和吴女士一样,是购买派,认为亲手包粽子要准备材料、步骤麻烦,选择购买比较省心。

今年62岁的市民刘女士则是动手派。“平常我就喜欢做些春卷、饺子、包子等,每年端午前我肯定要亲手包粽子的。”刘女士说,小时候包粽子,家里分工协作,爸爸准备糯米、红豆等,她和姐姐一起去芦滩打粽叶,妈妈负责洗粽叶、包粽子。包粽子时,姐妹俩会在一边学着做,帮妈妈的忙。现在家里就她一人会包粽子,从菜场把粽叶买回来,洗叶子和其他食材就都成了她的事。老伴在这件事上有些笨手笨脚,只在给粽子扎绳子时帮上一手。虽然一个人包揽了大部分活儿,但刘女士还是坚持着每年端午前包粽子的习惯。她表示,亲手包粽子吃得放心,口味也能按喜好来调整。她包的粽子味道好,亲戚朋友喜欢吃,有朋友今年还特地问她包不包,问她要了一些粽子。把亲手包的粽子分送亲朋,她觉得更有心意,也更有过节的氛围。“还有自己去打粽叶的呢。前几周我就在焦山东大门那边,遇到两个提着装粽叶塑料袋的老太。他们和我说这些粽叶都是自己打的,要包不少粽子送给亲戚朋友们。”刘女士说。

记忆里的端午味道

想必这时候许多市民家中的餐桌上或炉灶上的大锅里,已飘出粽子的清香。随着这份香味,思绪不禁回到了那些年的端午节。

“小时候粽子的口味不多,一般是白粽或红豆粽,能吃上放了咸蛋黄的粽子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肉粽、火腿粽等那都是后来的事了。”回想记忆里的端午味道,市民赵先生这样说道。“我最喜欢吃的是白粽,一定要蘸糖。尤其是白粽那个小尖角,蘸一点糖轻轻一咬就下来了,吃进嘴里又软又香又甜。”粽子虽然好吃,但吃多了不易消化,不能多吃。他儿时有几次贪嘴,一连吃了三四个,结果闹得胃疼,后来就不敢多吃了。现在每年端午节前后,偶尔吃上一两个粽子,既是换口味也是应景。

“小时候家里过端午,妈妈都要准备‘五红’:苋菜、咸鸭蛋、烧虾、烧鸭肉和雄黄酒。”市民王女士说,这“五红”和江南这边的习俗还有一点点不一样,是她家的“改良版”。“因为那时候家里条件艰苦,一般所谓的‘五红’之一烤鸭买来吃就太奢侈了,妈妈就自己做红烧鸭肉。虾子也是,本应该是烧龙虾,我们家变成了烧河虾。”在王女士的印象中,每年过端午家里除了准备“五红”,还有“五白”。“具体是哪‘五白’我记不太清了,有一样好像是豆腐。妈妈会用咸蛋黄凉拌豆腐,那道菜特别好吃我才记住了。”

民俗使节日气氛浓

在民间,端午节有着许多传统习俗,丰富多彩的民俗又将节日气氛衬托得更加浓郁。

“80后”高女士近来和家人吃粽子时,聊起了儿时过端午节的往事。“我对端午节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印象,就是以前妈妈会搬一张椅子,在椅背上绑上彩色的线,给我编鸭蛋网。把鸭蛋装在网兜里,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寓意护佑孩子健康平安。等上了小学时,我和妈妈学过,自己成功编出了一个网袋,特别有成就感。那一天我的脖子上挂着自己做的蛋网,里面放上鸭蛋,跑出去和邻居小伙伴显摆。大家脖子上都挂了,互相比哪个最好看。他们的是家长编的,我的是自己做的,立马在小朋友中间牛起来了。”

市民徐先生今年过端午的计划比较简单,就是带孩子回家和两家老人团聚,饭桌上少不了粽子和咸蛋。他感觉儿时过端午的习俗比现在丰富得多,到了他这一辈,忙工作忙家庭没那么讲究了,有许多习俗都省去了。“小时候过端午,我爸给我做过蚕豆手链。他把蚕豆和配料放锅里煮,做成五香蚕豆,再用棉线一个个串起来,戴在我手上。蚕豆煮得很烂,手轻轻一拽就能拽下来,当零食吃,香得很。”现在轮到徐先生做爸爸了,可惜包粽子、编鸭蛋网、串蚕豆手链这些习俗他都没学会,没法在孩子面前露一手,只能讲讲以前的回忆,感受节日气氛了。

上世纪80年代初,市民蔡先生曾在广州工作,说起端午的民俗,他最难忘的是在广州看过珠江上的赛龙舟。“我在广州时还是单身,住的单身宿舍。每到端午节前,同事会送我他家包的红豆粽子。然后过节时,我就和他家一起,到珠江边看赛龙舟。印象中,江边围观的人非常多,水上锣鼓喧天,岸上还有舞狮队在表演。江面的一条条龙舟上,有指挥的、敲鼓的、划船的人,个个摩拳擦掌。比赛开始后,龙舟竞技,鼓声、吼声、欢呼声更响了,场面非常热闹壮观。”蔡先生说,有机会还想回曾经的工作地看一看,再体验一回珠江边观赛龙舟。

2021-06-13 00:00:00:014296901民俗、美食、亲情 串起端午记忆/enpproperty

来源:京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