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提示】有种兼职不能做,赔钱不说可能还会坐牢!

2021-06-14 23:36:06 作者: 【反“诈”提

大学生兼职赚零花钱

结果背负上万元贷款

去年底,武汉多所高校的数十名大学生被人招去做兼职,帮商家刷单,刷单一次就可以获得两百元的报酬。可上月,学生们突然发现,找他们刷单的男子葛某丁失联了。留给他们的,是数千甚至上万元的网络贷款。

来自钟祥的范同学今年大四,她在介绍兼职工作的微信群里看到招人刷单的信息,刷单操作很简单,范同学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和银行卡,然后对方和一家网贷公司的业务员帮她操作,办理了网络贷款。贷款的钱直接打给商家,用来购买一部苹果手机。

当然,范同学没有拿到手机。对方说这些贷款的钱由公司来还。分期为4期,前三个月每月还款700多元,最后一次还款8900元,本息合计1.1万元。

前两次分期是对方将钱通过微信转给范同学,然后由她还款,可到了第三期,范同学再与对方联系,发现微信不回,电话也不接了。

与范同学一样,18岁的田同学的经历如出一辙。

田同学说,事后他们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发现有三四十名学生都被这一个公司找去刷单,结果现在大家都背负了贷款,而对方却失联了。

另一位罗同学表示,她一天内刷单两次,骗子帮她在两家网贷公司办理了贷款。其中一家网贷公司将贷款打给了商家,而另外一家网贷公司则是将钱直接转账给了她,骗子当时就将她卡上的钱转走了。最后她才知道对方是在用她的个人信息贷款来刷单。最终她名下的贷款超过2.6万元。

赚了400兼职费

却背负贷款三万

23岁女子小陈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时不时靠着在网络上找些兼职挣取生活费。去年7月,小陈加入一个声称提供兼职机会的QQ群,被人以“买手机充业绩”兼职为名,先后在广州、顺德大良以其名义办理分期贷款“买”了两部苹果手机以及4次贷款,总额逾3万元。

虽然手机和贷款没有到她的手中,但如今数不清的催款电话已经打到了小陈和家人那里。

具体形式是以小陈名义分期贷款购买一台苹果手机,并表示仅作为提升业绩,不会影响其个人信用,也不用她还款。且已为其准备了三张电话卡,以小陈的个人资料进行实名认证激活。

最后小陈表示自己没看到手机,也不知道手机给了谁,自己就只是填了资料,关注了一个“捷信金融”的公众号,事后对方支付了400元兼职费用。缺乏防骗知识的小陈并不知道,事实上她已经与一家捷信金融公司签订了商品贷协议,购买了手机,日后分期付款的还款人就是她自己。

之后小陈又在四家不同的公司分别签订了网络贷款合同,分别贷款4000元、1532元、2400元、10500元,所有钱款都打入小陈的银行卡。根据对方要求,小陈又通过支付宝将这些钱转给对方。至此,已有6笔贷款等待小陈偿还。

警惕大学生“网贷推广”陷阱

更加警惕不要参与诈骗行为

苏州某高职院校在读大学生徐强(化名)接到同学李磊(化名)的“求助”电话,李磊称在南京找了份网络贷款推广的工作,每月有业绩指标需要完成,希望徐强帮忙贷一笔款。贷出的钱无需本人偿还,同时还会有10%的“提成”可以拿。

不需任何成本,既能帮同学,还有钱赚,徐强没多想便答应了。

在李磊指导下,徐强下载了名为“分期乐”的App,用身份信息注册了账号并申请了1万元贷款,每月还850元。

当天,贷款顺利放出,李磊要求他将钱全部转到“公司财务”的账号上,由公司安排专人每月还款。李磊爽快地给了徐强“提成”1000元,还让徐强帮他在校内多宣传,发动同学一起兼职“赚外快”。

刚办完贷款前两个月,徐强都会按时收到还款结清通知。然而第三期之后,他不断收到催收欠款短信和电话,并且在还款逾期后的第二天,网贷公司更是直接从他绑定的银行卡中,扣除了当月还款额850元。徐强找李磊询问,李磊解释,“系统出现了故障,等修好后会自动将钱返还”。

1个月后,徐强非但没有收到钱,反而再次被网贷公司刷走“月供”。迟迟没等到退款的徐强终于对李磊产生了怀疑。不久他发现之前被他拉去兼职的同学也和他一样被催款,几人随后选择报警。

原来是曾被骗过的李磊,发现这个法子来钱快,假冒“分期乐”“爱又米”“招联好期贷”等公司正式员工的身份,诱导7名同学使用个人身份信息在上述网贷平台上进行贷款,并将贷出款项据为己有供其日常挥霍。

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李磊有期徒刑1年8个月,缓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两万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