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四川省司法厅联合封面新闻推出的四川司法行政“好榜样”评树活动网络投票已经结束,并将进入专家评议环节 。我们的“模范先锋”系列专栏,仍将为您讲述“好榜样”们的先进事迹,让更多人了解监狱改造故事,让更多民警争做监狱工作“好榜样”。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下凉山监狱“好榜样”任伟。
6月5日,任伟接到了来自攀枝花福利院的电话,电话里说:“任警官,鲁某已经找到了工作,在福利院打扫卫生”。挂了电话,任伟拿出笔记本,在鲁某的名字后面打了一个勾,他的特殊“毕业生”又一个开始了新生活,任伟可以放心下来了。
像这样的日子,任伟早已经习惯,陌生电话里传来的讯息关乎他的“心头事”,那本写满“毕业生”就业情况、工作现状的笔记本,都是他为民服务的一个佐证。
不懂放弃的“管事精”
作为凉山监狱刑罚执行科副科长,任伟每年都会在监狱门口送走几百名“毕业生”,但是总有那么几个像鲁某这样的“特殊毕业生”,任伟得在她们满刑后,为她们的去处担忧。鲁某因为伤害家人入狱,满刑后家人不接受,没有住处又身患疾病,走出监狱大门,就无家可归。
为了她的回归,任伟多次联系家属,期望家属能谅解鲁某,多次被拒绝后,任伟开始着手联系地方政府,司法局、乡镇、村社、派出所,为鲁某的顺利回归做着他能做的努力。
任伟带领鲁某办理身份证
鲁某满刑当天,任伟将鲁某送到家乡,再一次做家属的工作,依然被拒绝。最后,在与地方政府的多次沟通协调下将鲁某进行了妥善安置。
而像鲁某这种满刑罪犯的安置,任伟今年送走了4名。从2016年调到刑罚执行科以来,他已经将100多名面临这种困难的满刑罪犯送回了家。
任伟在为罪犯办理释放手续
按照监狱的工作要求,监狱服刑“三无(无接见、无亲情电话、无汇款)”、老病残、无家可归、身体有残疾、重大案情等类型的罪犯在满刑后监狱要送回户籍地。
在刑罚执行科工作的6年间,为满刑罪犯的回归,任伟打了数不清的电话。陌生的电话、陌生的人,有的是罪犯家属,有的是地方部门,他反复的介绍自己,解释自己联系对方的原因,说服家属、联系地方,每一个罪犯的满刑,他都得提前几个月就开始联系对接。
有的罪犯甚至被家人放弃,但是作为监狱警察,任伟却不能放弃,这不仅是职责需要,也是他的期望。把无处可去的罪犯妥善安置,让她们在刑满释放之后开始新生活,这是刑罚执行工作的另一种温度。
“为了改造好一个罪犯,我们在监狱里做了很多工作,回归环节不能出差错,无论多难,我们都要保证她们顺利回归。”任伟这样说。
跑步工作的“陀螺仪”
在同事的眼里,任伟行走的步履总是匆匆。他总是在跑,跑上楼,跑下楼,跑进监管区,争分夺秒,把各项工作做好……
去年以来,因为科长上挂履职,科室的工作都是任伟在负责统筹协调,罪犯的收押释放、每年几轮的减刑假释、科室的日常工作,数不清的材料需要把关审核,数不清的对内对外联系都需要完成,任伟每天上班都忙得停不下来。
任伟和同事参加减刑假释开庭审理
特别是去年疫情期间,任伟更是一年几乎都没有休息过周末,做了数不清的工作,就刑释罪犯满刑回归,与属地公检法司、禁毒办等政府管理部门联系对接协调;与刑释罪犯家属联系沟通;向属地司法机关寄发刑释人员情况告知书……
任伟在为满刑罪犯办理手续
协调对接刑释罪犯属地司法机关、公安机关等部门帮助10余名因家庭不接纳、“三无人员”、身患特殊病情等慢性罪犯回归社会,做好了妥善安置。帮助40余名没家人来狱接的罪犯顺利回家,实现回归;协调有关部门为3名刑释罪犯提供法律帮助和救助;配合监狱财务、生卫、狱政等部门完成罪犯刑释相关程序步骤,确保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400余名罪犯的顺利回归。
一个个的数字,像一串串机械的符号,但是背后却是任伟每一天不知疲惫的累计,那些数据后面是人,是家庭,是我们监狱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他像个旋转的陀螺仪,一刻不停的在奔波着,不辜负自身的职责使命,更不辜负自己的从警初心,每一个罪犯的回归就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团圆,也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任伟自觉身上责任重大。
淡泊名利的“老革命”
1988年,20岁的任伟成为了一名监狱警察。在他33年的工作经历中,刑罚执行工作占据了一半的时间,从2000年开始,他就在监区从事刑罚执行工作。他在工作中细心肯干,不怕吃苦受累,是刑罚执行的一把好手。
而他的工作更是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他做的材料被称为“教科书式材料”,直到现在,还传为美谈。
任伟参加减刑会议
特别是去年的工作中,因为疫情,监狱进行封闭管理,罪犯的刑满释放工作却不能停止,任伟就接过了罪犯的刑满释放工作。按照“必接必送”的工作原则,一年时间近400人的满刑罪犯,都是在任伟的关注下开始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