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救助日记|能干这份行善积德的工作,我感到很幸福

2021-06-17 18:26:28 作者: 我的救助日记

“全站都要干业务,女的当男的用,男的当牲口使。”一句笑谈,但也是我们淄博市救助站的现状。

我学的是财会专业,自己的本职工作是财务。但是,救助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业务上我们是全员参与。有时被工作压得“生无可恋”,天天嚷着想退休,当看到那些可怜的受助人员陷入困境时,又本能地义无反顾冲向前;面对繁杂的账目,摆出一副“冷酷脸”,严肃认真;面对受助人员,露出和煦的“温柔脸”,笑容满面;我每天都在工作中变来变去,大家笑称我“多面孔”。

因为救助工作的特殊,可能永远不知道下一刻要去哪里出差,要去护送一位什么样的受助人员。几年前,大女儿过生日,正好周末,那天我正约着全家老小准备在一起好好吃顿晚饭。我突然接到单位临时通知,一个受助对象因特殊原因,需要尽快送他回家,下午1点半就得启程。任务就是命令,我和家人商量了一下,将聚餐提前到中午,我直接提着带着行李去饭店,匆匆陪女儿吃了两口饭,就和同事启程送人。临出门时听着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我硬是没敢回头去看一眼……

出差护送受助人员回家是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有时护送距离较远的外省受助人员返乡,一去就是五六天甚至十来天。我常常遇到在出差途中,负责财务审核的单位需要我们紧急提交汇报材料,想等我回到单位再准备肯定来不及。为了不耽误单位的工作,我每次出差都会随身带一份资料,走到哪就干到哪,或在酒店找台电脑,或临时找个网吧,或直接用手机书写,总之一定要将材料按时写完上报。考虑到保密需要,有些重要的数据、重要信息不能在外发送,还需要“遥控”在单位的同事帮忙处理。所以“活不过夜”是我工作十余年来一直坚持的工作状态,今天的工作再多,加班加点也要完成。财务、救助业务两不误,一个肩膀两头挑,痛并快乐着。

2019年11月16日晚上,气温降至0℃以下,我在站上值夜班。大厅的门突然开了,随着一阵寒风进来的是两个穿着短袖、短裤、老布鞋的男孩,他们十三四岁,自称没钱回家了,想让我们帮助他们回家。和他们同行的还有两个伙伴,在火车站旁的小宾馆里,他们四人身上的钱只够住最后一晚了。为什么同时会有这么多未成年人需要救助?寒冬深夜穿着半袖,这两个孩子让人看了实在心疼,我赶紧先让他们坐下,给他们找了几件厚衣服和羽绒服让他们换上,又给他们倒了杯热水,让他们暖暖身子。等他们俩暖和过来,我才了解了事情经过。

原来,他们四人从云南来淄博找工作,由于年纪太小,他们面试了很多家单位都被拒绝了,身上的钱也全部花光了。他们先去派出所求助,民警说淄博市救助站(淄博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可以帮他们回家,于是他们当晚就来到站上寻求帮助。为了让他们尽快回到父母身边,当晚我们就连夜联系了昆明市救助管理站,开始安排护送工作。

11月18日23点25分,随着一声汽笛的轰鸣,开启了送孩子们回家的旅程。青春期正值叛逆的时候,孩子们精力旺盛十分活跃,为了保证护送途中的安全,我和同事们分成两班,在长达46个小时的护送过程中,不间断轮流值班看护照料。特别在火车过站停车时候,尤其盯紧看好,防止他们因为突然有什么想法,造成安全隐患。车厢里其他人全都进入了梦乡,只有我们这些救助工作者的眼睛依然瞪得大大的,随时准备着处理紧急情况。

随着离家越来越近,孩子们的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他们睡得越来越少,有时候坐在床铺上发呆,有时候出神望着窗外。我坐在他们身边,时不时和他们聊天,从这4个孩子口中感受到,他们家长很少与他们交流,他们也不太想回家。我抓住一切机会,给他们进行心理引导,希望孩子们打消再次离家的念头。

后来,他们一句一个“大妈(云南方言),我要吃方便面”“大妈我要吃零食”……我随身带着的零食全都送给了这几个孩子。那个时候,不觉得护送他们是工作,而像是带着孩子出来旅游一样。他们回家以后,还给我发微信,让我去他们家玩儿。前不久,还说要来淄博看我们,被我拒绝了,劝他们在家继续上学,读技校也很好,能学个谋生的本事。

工作这么多年,内心十分感恩,感恩这个社会有救助站这种专门救助的机构,让生活无着的人能够得到及时救助;也很感恩,能在工作中,用自己微薄之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行善积德的事情。

我感到很幸福,未来将依旧保持优良传统,继续努力前行。

个人简介:

李扬,2010年9月,通过大学生招考来到淄博市救助管理站,目前,负责站上的财务工作,日常还负责业务夜间值班、节假日带班工作。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斌 通讯员 吕志远

来源:鲁中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