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幸福叫“子承父业”。多年来,东航机务父子俩坚守在平凡岗位,传承着工匠精神,栉风沐雨,不辍前行。
父子合照
“上学的时候,我的家长会一般都是妈妈出席。老爸很少有时间能去参加,就是他有时间,他身上总有股油污味,我也尽量让老妈去参加。现在想想,自己当时真不懂事啊……”谈到父亲,东航江苏公司飞机维修人员王嘉鑫从儿时的回忆说起。但每一次的回忆,总会带给他不一样的感受。有时是内疚,有时是自豪,有时是心酸,有时是心疼,可谓五味杂陈。但从王嘉鑫炙热的眼神里能看到他对父亲的崇拜和钦佩。
父亲王义是江苏徐州人,皮肤黝黑、长相硬朗、嗓音洪亮、豪爽性格。1993年,他毕业于兰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同年就职于西北航空公司,2003年入职东航江苏公司,成为了一名EMB145飞机维修人员。他凭借着过硬的技能和对工作的热忱,迅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机务人员。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王义维护的飞机由原来的EMB145飞机逐渐转变为空客A320系列飞机。2011年起,王义先后担任飞机维修部航线一车间、六车间干部,现任特种车辆分部主任。在东航一线岗位上一待就是23年,作为一名机务“老人儿”,王义见证了东航江苏公司的发展与壮大。
回想起当初的工作场景,王义讲到:“公司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机务人员紧缺,所以加班加点儿是常有的事儿。有时候在吃着饭,一个工作电话打来就要往现场冲。那时候硬件设备和办公环境也很艰苦,没有今天这样的的好条件。这不,今年咱们公司的新机库就要投入使用了。”
因为机务工作的特殊性,满脸汗渍、满身油污往往是常态,早出晚归一身疲惫更是王义的生活标配。偶有重大任务“失踪几天”也时常发生。
然而,面对忙碌的父亲,王嘉鑫虽小却自有评判:“爸爸不好!”如何不好呢?小时候,王嘉鑫的作文《我要有个新爸爸》中就有所体现。“在我幻想的世界里,爸爸除了没有呛人的油污味以外,节假日还可以带我去游乐场、陪我去旅游。更重要的是,爸爸可以和其他同学家长一样,能按时参加我的家长会……”
这篇作文王义曾经看过,他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读着读着,就红了眼圈,自觉对儿子的亏欠太多了。可是,第二天一大早,儿子还在睡梦中,他已经奔波在上班的路上。其实,这种亏欠一直都深深地掩藏在王义的心底。
生活中的爷俩儿
但是,随着王嘉鑫慢慢长大,他慢慢理解了父亲所从事的工作。王嘉鑫说:“老爸的手机从不关机,只要公司一个电话,他就会马上开车进场。他的这种敬业精神,让我很有感触。”尤其是每当父亲参与排故回来脸上所呈现的成就感和 “舍小家,为大家”的使命感,深深地影响着王嘉鑫。长此以往,耳濡目染,曾经那个总是缺席他成长道路上的“不靠谱”老爸已经慢慢成为了王嘉鑫所仰望的英雄。
“机务工作很辛苦,不仅早出晚归,更要有责任心。是否要走上这条路,你要想好。”对于儿子的选择,王义希望王嘉鑫可以懂得荣耀背后他所看不到的艰辛。
父亲的话语并没有让王嘉鑫退缩。王嘉鑫说道:“从小的耳濡目染,父亲不怕苦、不怕累,将青春和汗水奉献给飞机和停机坪的精神值得我一生去学习。”
于是,2016年在高考报考志愿时,王嘉鑫毅然决然地报考了中国民航大学机电设备维修专业。2019年顺利毕业后,王嘉鑫经过层层面试,如愿应聘到了东航江苏公司飞机维修部航线车间工作,开始了与爸爸并肩作战的工作和生活。
当初准备择业时,王嘉鑫的母亲是有想法的。作为机务家属,她深知这份工作的不容易,不想让孩子像父亲那么辛苦。不曾想,王嘉鑫早就立下志愿,要做一个像父亲一样的男子汉。于是,在机坪上才多了一双并肩作战的父子兵。
言传身教
相同的职业让平时少言寡语的父子间的共同语言也慢慢多了起来。工作之余,父子俩常常就飞机维修内容讨论起来。“每天在岗位上的所见所闻,我会讲给老爸听,遇上技术难题,也会向他请教。他会为我讲解和指导,所以,在工作中,老爸更像是我的老师。”王嘉鑫表示。但有时候,王义也会因为儿子工作中的一点小瑕疵和不认真对他严厉批评。
“机务成长的最大捷径就是用心和吃苦,机务工作来不得半点儿马虎,必须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要对起自己的职责!”这是王义经常唠叨给儿子的话,更是这位老机务人员多年来的感悟和体会。王嘉鑫心里也憋着一股劲:老爹能行我一定也能行!父子二人“明争暗斗”几个回合下来,儿子进步很快。在父亲王义的言传身教下,王嘉鑫深知扎实的业务功底要靠学习和积累。对此,工作至今,他都养成了每周阅读工卡、查阅手册的良好习惯。在刚来公司新员工培训阶段中,例如剪、锯、挫等基本功练习,他都比同期新员工做得更加得心应手。
古人有云,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在东航,像王义、王嘉鑫这样的机务“父子兵”还有很多。正是有了这样一代代机务人始终守望在停机坪,赓续承接,耕耘奉献,用青春和汗水为旅客的平安之旅保驾护航。(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曹红伟)
来源:中国民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