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生命的发展走到了尽头,每个人对于生命的理解都不同。老年作为人生的一个总结阶段,也让很多人为之泪目。现如今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老人被迫进入了养老院。
作为一位在养老院亲身经历过老人哭诉:晚年,我绝不去养老院。这里更多的是对于安详晚年的真实写照,也是如今中国养老困局的真正体现。物质充裕的过程当中,我们却慢慢陷入了精神的荒原。老人家的养老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精神的需求也不容忽视。
一、养老院,真能让老人安享天年
如今人们物质生活在不断发展过程当中,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养老问题一直以来也是社会和个人所关注的热点,由此,养老院这个给老人带来安详晚年的场所也备受人们的关注。
在当今的中国养老院,无论是任何档次的都属于一种集体化的住宿方式。首先是在这里,每一个老人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私人空间。对于他们的人生活,就是在每天重复着事情当中度过。在一批研究者的眼中,身处于养老院的老人大多数是目光呆滞。
正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种生活在他们眼中是一种囚犯式的生活。尤其是对于以前因为年迈而备受病痛折磨的老人来说,在养老院的生活真真可以说是一个监狱的生活。在这里他们会被安排排固定的计划,也会被24小时监视。
养老院此时对于老人而言,已经不是一个安享天年的场所,更像是集中化处理的工厂。在对于养老院职工的采访过程当中,不能让人看到如今养老压力之下,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关注着内心的纠葛。
在养老院的发展过程当中,每一天上演的不是天伦之乐的融洽画面,更多的是一个人形单影只的眺望和失去了亮光的双眼。
二、养老院的惨剧,生死悲欢离合
在养老院的玻璃窗外加有护栏,在楼道的窗也加有护栏,在护理人员的回答当中,安装这些护栏的原因竟然是为了防止老人自杀。
作为一个条件相对不错的养老院,一些被送到这里来的老人往往会接受不了心里的落差。
在他们看来,自己会被送到养老院是属于被家庭抛弃的人。这在中国传统的观念当中是一次非常大的冲击,在这样转变的过程当中,会有很多一部分老人因为接受不了这样的改变而采取了极端的方式。
在护理人员的讲述当中:有一位半身不遂多年的老人竟然从自己所住的楼层爬到顶楼自杀。在他留下的遗书当中,既有对这个世界的留念,但是又满满的无奈。
在养老院表现的悲剧又何止这一种,留恋家庭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眷恋。老人被家里人送到这里来,对于他们内心也有着放不下的感情。一位70多岁老年痴呆症患者趁着工作人员不注意的时候,用了12天的时间走回自己的家。
在这位老人眼中看到的是对家的眷恋,虽然已经是老年痴呆,但是深入灵魂的刻骨的记忆却让他支持这年迈的身体,用漫长的12天走回了自己的家。
在这些老人的心里,更多的是悲欢离合之后的无奈与悲凉。无论你是老人,选择了自杀的方式,又或者选择重新回到家庭,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内心抹不去的印记。养老院的环境虽然有着固定的保障,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没有生活中固定的家的感觉。
从这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如今的老年人对于养老院来说,更多的只是一个暂时停留的地方,永远都没有所谓家庭的归属感。其中更为深层的含义是在物质充裕的今天。对于老年人来说,自己却面临着精神的荒原、寂寥无人。
三、物质的充裕,却是精神的荒原
在上个世纪贫困的年代里,吃饱穿暖成为了人们一生的追求。但是在如今物质生活水平丰富的今天,人们在精神上面的涵养却无法得到满足。
对于那些老人而言,他们所需要的是一个让自己得以安享晚年的场所,而不是冷冰冰的床与不相识的人。在他们的记忆里,这个场所应该是温暖和乐的家庭。
在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身处于养老院的老人大都会因为心理疾病提前去世。虽然这一件事情非常的残酷,但是更需要唤醒人们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视。
对于老年人而言,晚年是对自己一生过去的总结。这时候他们需要的是家里人的陪伴,在自己无力的时候,儿孙绕膝、天伦之乐。对于他们而言。物质多少。吃的有多好?穿的有多好,并不是他们关心的。或许说经历了贫困与饥饿的他们对于物质的要求,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对于他们的精神上的安慰,才是他们最为需要的。
这些是养老院那冰冷的窗户,冰冷的床所给不了的。试想一下,多少年迈的老人透过那扇小小的窗户,眼中眺望的是儿孙何时能够再来看望自己的期盼。
四、养老,如何得以安享天年
对如今中国日益增多的老人而言,不断建设所谓的养老院根本就不是治本之策。更多的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合力,让老人不被限制于养老院这一割裂的场所,应当让他们重新回归于社会和家庭。
同样,老年人也需要有精神生活。一个人完整的程度并不是局限于物质上的满足,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很长的时间里,长期处于情感的失独状态对于他们的健康更是不利。
在他们的心中,应该不是老去的悲凉和痛心。而是在时光流转的过程当中,自己有了归宿。家庭的环绕、儿孙绕膝成为了他们内心最为坚定的想法。老有所依、不仅仅是物质的依靠,心里的依靠也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