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互助 乐享晚年

2021-06-18 02:49:40 作者: 邻里互助 乐

□本报记者 高红侠 文/图

“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们自己……”独生子女成家另过,为了快乐地安度晚年,几年前,新华区光明路街道迎宾社区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家属院的五户老人,自发组成邻里互助小组,哪家有需要,另外几家都会主动帮扶,他们就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一家有难众人相帮

“姐,你接外孙回来了?”6月16日下午5点多,该家属院3号楼3单元5楼西户的王秀花听到对门的王巧玲回来,便来串门。今年57岁的王秀花2016年突发脑出血,虽然经过多年的康复训练,仍留下了记忆力减退的后遗症。

台保欣、王秀花夫妇和王巧玲的丈夫曹瑛都是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的职工,两家关系很不错。

2016年的一天,台保欣、王秀花夫妇晚饭后外出锻炼身体时,王秀花突然头痛难忍、晕倒在地。正在不远处锻炼身体的台保欣闻讯跑来,看到神志不清的妻子,顿时大脑一片空白。邻居们帮忙拨打120急救电话,魏志华、谷丽亚、张国勤等人更是陪着他将妻子护送到医院。

“妻子住院一个月,单位领导、同事和邻居每隔两天就来看望,有的还给我们送饭。”台保欣说,当时妻子病情严重,医生多次下病危通知书,女儿在国外工作,身边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他心理压力很大,多亏了大家的关心和帮助。邻居孙丽君、王巧玲经常到医院陪护、安慰妻子,还变着花样为她炖鸽子汤、鱼汤等“病号餐”。

“看到孩子她妈醒过来,我和曹哥(曹瑛)当时都激动地流出了眼泪。远亲不如近邻,我算是真切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台保欣说,妻子突然患病,当时他身上没带钱,邻居魏志华二话没说跑回家拿钱送到医院,帮忙垫付医疗费,还有周娣翠、郭翠枝、岳青果等人也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帮助。

“一人有难众人帮,多亏了这么多的好邻居。”互助小组成员韩湘军感慨道,2015年夏天,她的丈夫突发脑梗,在家里摔倒,住在同一单元的台保欣、曹瑛在医院跑前跑后,帮忙推着她的丈夫做各项检查,待病情稳定后才离去。

互助小组应运而生

“咱们年龄越来越大,有事自己解决,尽量不给儿女们添麻烦,要不咱也成立个邻里互助小组?”3年多前,年龄最长者65岁的曹瑛提议后,立即得到同住3单元的居民60多岁的韩湘军、顾玉贞、魏志华和50多岁的台保欣的积极响应。他们商议并达成共识:不论年龄大小,哪家有事,能帮就帮。

邻里互助小组成立后,年龄最小的台保欣、王秀花夫妇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因王秀花患病留下记忆力减退的后遗症,每次出门都需要有人陪着,否则就会忘了回家的路。为防止妻子走失,台保欣必须寸步不离。有时候,他有急事外出,就会喊对门邻居王巧玲帮忙看护妻子。女儿不在身边,为妻子买衣服成了台保欣最为头疼的事,王巧玲主动请缨,帮他陪着妻子逛街买衣服、散心。渐渐地,王秀花、王巧玲感情愈加深厚,两人以姐妹相称。

“成立互助小组后,俺家的水电坏了我再也不用操心了。”曹瑛说,小组成员顾玉贞没退休前是单位的专业管工,台保欣精通线路维修,谁家自来水管道或电线出现故障需要维修,他们两个全包了。前段时间,他家的水龙头坏了,台保欣和顾玉贞自带水龙头来家里抢着维修。“咱们都是一家人嘛,互相帮助是应该的。”顾玉贞接过话茬儿。

“俺家老井身体不太好,他们没少帮俺。”韩湘军说,有一次,她家门口的楼道灯坏了,她丈夫井立志搬来梯子准备去维修,魏志华等人看到了争着去干。今年初,他们所住的家属院暖气管道改造,他们5家组团商量管道走向,并集中力量逐户挪动家具,统一封堵原来的暖气管道、粉刷墙体,工作顺利完成。

先人后己 不计得失

“这么多年来,大家相处得这么和睦,秘诀就是先人后己,不计较得失。”曹瑛说,大到红白喜事,小到水电气暖,哪家有事,其余几家都争着帮忙。这几年,王秀花身体大有好转,她隔三岔五就蒸馒头、包子分给大家品尝。

“和这些老朋友在一起有感情了,我们都不舍得分开。”顾玉贞说,他们5家分别住在3至5楼,随着年龄增长,上下楼多有不便,子女们建议他们搬去电梯房,大家都不愿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前段时间,他们在迎宾社区工作人员的支持下,已着手联合同一单元的其他邻居协商安装电梯事宜。

“这是一种新的互助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新华区光明路街道迎宾社区党委书记杨秋红介绍,该社区像这样的老旧小区有很多,老年人占有一定的比例。下一步,他们将结合社区老人的居住特点,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为老、助老服务,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来源:平顶山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