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再大的压力,如果没有根源上的理解,就算再吃苦,再努力,它也成不了动力,只会让决定权在别人手中的想法,慢慢把年轻人消磨成为“躺平”的人。
不可否认,这世上确实存在“压力就是动力”的说法,也有一些人把这句话演绎的很“可歌可泣”。
但是,更多的时候,当代年轻人需要面对的,要比以前的那些人,需要面对的多得多。
要知道,当代的年轻一代,大部分都是以前倡导“少生少育”时的“独生子女”。
他们两个人的肩膀上,要扛起一个,或者两个,甚至也有可能是三个孩子的生活担子,还有来自双方四个老人的赡养问题。
这些种种,怎么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轻松呢?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他们怎么可能会让“压力变成动力”呢?
其实,在这样的压力下,只要还肯努力就已经不错了,如果还不被理解,那可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累,还有心灵上的累。
当两种累积攒在一起后,那种无穷大的压力,只会加速他们被压垮的速度。
不听父母的话并不是自私
中国式家庭,从小就会给孩子灌输这样一个理念,你不听父母的,你不按父母说的那样去做,你就是不孝,是自私。
只有让父母开心了,才是真的懂事和孝顺。
家长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全是因为用一种“为你好”的思想,在道德绑架孩子。
究竟父母和老一辈的人,什么时候才能明白,自己的孩子结婚后,就是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家庭,要不要孩子,要几个都应该是子女自己做决定。
不能因为儿女选择丁克,就说他们不孝,因为他们这个家绝后了。
你帮衬子女的孩子,他们应该感激你,但你不应该以此为由,去强迫他们要孩子。
每一个人的是否生育的决定权,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是真的因为自己想要孩子,已经做好了生养孩子的准备,才去迎接一个天使的到来。
而不是因为任何人的愿望和劝说,而决定的。
所谓“界限并不是疏离”,而是一种成长。厘清权责,正确关爱,在家庭关系中,尤其重要。
想来,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作者介绍:末小北,新锐情感作家。希望用简单的字,能温暖到你。
来源:末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