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工资六千,要求妻子每月孝敬父母三千,妻子:我父母也要三千

2021-06-19 20:58:18 作者: 丈夫工资六千

01

有一句话,听着很有道理:

树上的果子,熟了就会掉下来,你不去摘,它也会掉下来……

这句有道理的话看似和我下面说的没有关系,但事物的发展,也存在这个逻辑,比如一个人的性格——或者好或者坏——如果自己不有意识去纠正,他的经历就会根据他的性格去发生;

又比如说一个人的婚姻,婚姻是否“幸福”,没有两口子的“鸡毛蒜皮”,从结婚时就已经注定。原因是,他或者她的性格,是完全过在自己的世界里,凡事需要顺着自己的意思去办。

说起婚姻,想要幸福,除了两人的情感外还有很多的事情去“照顾”,比如照顾双方的父母。

父母养大了子女,子女去孝敬也是应该的,但当儿子的要去孝敬,当媳妇的心思却会在自己的“小家”上。

作为媳妇来说,公公婆婆可能和自己在心理上有着距离,自己的“小家”有丈夫、有子女,也要发展,而且自己有爸妈,即使去孝敬,也会多倾向自己的爸妈这边。

最后,夫妻两人的关系就像那“果子”,矛盾“长”大了,最后必定爆发!

02

李波结婚前,曾认为自己和未婚妻是“天注定”。

当时他认为的“天注定”可是好话,他觉得未婚妻和他在很多方面很相像。

比如,他的性格直,她的性格也是“暴脾气”,不会拐弯。

比如,他孝顺父母,她也爱她的父母。

李波的父母是工厂里的普通工人,工薪阶层,硬是自己省吃省喝,靠着节约,供他读的大学。

李波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他曾经对父母说:“将来挣钱一定让您二老过上好日子!”

未婚妻呢,她上面有两个哥哥,她是最小,两个哥哥成婚后对父母不是很孝顺,很少回家去看望二老,她这父母的“小棉袄”从小就得到了父母的疼爱,现在父母更是把她当成了心里的依靠!

李波和她谈恋爱时,两人聊到自己的父母,感动处,眼里都噙着泪。当然,都有孝心,也打动了对方,促成了这次婚姻。

03

只不过,两人谈孝心谈的都是感情上的,还没有具体到生活上。

两人结婚后,媳妇那种性格很自然地就成为了家里的“说了算”。李波的工资有6000元,约莫他开工资的日子到了,她让他交钱。

让她负责家里的开支,这倒没什么,只不过他每月孝敬给父母三千的钱没和她提过。他也认为,孝敬父母是他的责任,他还觉得他现在的工资还少,等工资再高了,他再多给父母些。

他把剩下的三千给了媳妇,她知道他把一半孝敬了父母,就有点儿上脾气。她先问问他为什么不给她商量?

再一个,她对将来的生活还有很多计划,结婚虽然是两个人一块出资买的婚房,但面积小,早晚得换大房子。她现在就要存钱,打算。

“那每年还要不要出去旅游?将来还要有孩子……”

媳妇说你就交三千元还能干什么?

李波也恼火,“我孝敬我爸妈怎么了?爸妈上了年龄,身体也不好,我给他们点钱让他们改善生活,有什么不对?……不能只顾自己!以后每月必须得孝敬我父母三千。”

04

为了他孝敬父母三千元工资,两人婚后第一次吵了架。

两人冷战了几天,虽然最后说了话,但恢复不到有说有笑的甜蜜日子。

两人都在等对方“先低头”,同意对方的立场没错。

再到交工资的日子,李波并没有“低头”,他仍然给父母交了三千,回家把那三千给了媳妇。

媳妇看看钱,脸色先变冷,又好像有了面对的方法,很从容地看看他,说:

“我爸妈也要三千,这钱我就给我爸妈了啊……爸妈说了,他们身体不好,需要吃好的‘补’身体……”

“什么?给你爸妈三千?不行!”

“怎么不行,我爸妈养我这么大,现在嫁给了你,你不应该孝敬吗?”

……

最后吵的声音越来越大,两人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了!

05

青敢想说:

都孝敬父母,心都是好的!

只不过在处理方式上有欠缺。

李波每月把自己的工资一半交给父母,就应该和媳妇商量下,毕竟结婚后是在一起过日子。

如果父母这边没有大的花销,自己有工资足够应付,就可以少“孝敬”点,以自己家庭为主。毕竟媳妇说,将来还准备换大房子,需要攒钱。

媳妇呢,也不应该听到丈夫的支出就对他“火冒三丈”,应该先赞扬他的做法,然后心平气和地和他讲给父母孝敬三千合适还是不合适。

就说,没给父母孝敬那么多钱,自己把钱攒着,父母等用钱了,也会拿出来。

这样,她不用搬出自己父母也要用钱的招去对待,谁都认理,说得透彻,“小两口”就不会闹得“脸红脖子粗”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删除)

来源:青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