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原由大陆的近代中国佛教史料学者、《世界宗教研究》主编黄夏年,於2009年7月间,来台向江灿腾邀稿、世界宗教研究所前副主任张新鹰和现任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何建明教授两者分别撰<序>推荐、由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颜家村的宝庆寺全额赞助出版经费,并交大陆中央级主管宗教单位直营的?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
并且,本书定名为《二十世纪台湾佛教文化史研究》是有其特殊原因的。在此之前,亦即在2008年时,当大陆着名学者葛兆光教授,从北京清华大学转到上海复旦大学长期任教後,立即有一个新构想被提出,就是他想编出一套,专供大陆高校文史研究所硕士生,在撰写论文时,有效参考之用的?研究入门手册?;而在他所邀约各方的大批学者名单之中,曾选择远在台湾的江灿腾,担任「佛教史」一门的撰稿人。
但不巧的是,江灿腾当时却正为两眼都患严重的白内障所苦,视线茫茫,无法立刻动笔和依约限期完稿,所以只得立刻回函给出版社的负责编辑,说明本身的尴尬处境,请其谅解,并婉辞此一难得的学术邀约。其後,江灿腾因两眼的视力经过台大眼科名医王一中教授的精密手术後,已几近完全修复,甚至不须戴眼镜,即能从事大量的研究阅读和日日进行繁忙的写作。
而在此同时,葛兆光教授所主编的这套研究入门丛书第一辑,也已堂堂出版问世,各方学界佳评不断,证明其当初在时机点上的选择,和原本应用实效上的相关构想,的确是相当有远见的睿智举措。可是,就江灿腾个人来说,当初的临阵缺席,虽出於不得已,却有莫大的遗憾长郁心头。
所以,藉着黄夏年此一邀约的良机,将其最近完成几篇新作和过去不曾在大陆地区出版的数篇新台湾佛教文化史的相关论述,加以编辑成书,取名为《二十世纪台湾佛教文化史研究》,以弥补先前无法为《佛教史研究入门手册》撰稿的学术心愿。同时,也可为当代海峡两岸的此一领域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
不过,本书的体例,为尊重葛兆光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原智慧财产权,并不能直接袭用葛兆光教授的原规划模式,於是,江灿腾在本书中,侧重以「深耕研究」和「批判反思」作为两大论述的主轴,而也是当代大陆地区关於现代型的新佛教文化史研究书籍,较欠缺的论述模式和相应作法。
此外,在本书的各篇内容:何开展近代台湾新佛教文化史研究、日本殖民地时期台湾宗教行政法的建构历程、日本殖民地时期台湾新佛教运动与儒释冲突、日本殖民地时期台湾本土新佛教雕像的创作、二十世纪台湾现代尼众教育的发展与两性平权意识觉醒的历史观察、胡适来台前新禅学研究的肇始及其发展和争辩、战後迄今台湾现代佛教的开展(1945-2009)、印顺导师与当代台湾人间净土思想的大争辩及其新开展、台湾佛教?慈济宗」建立的周边问题、关於台湾近现代佛教的研究经验与批判意识答客问、现代台湾佛教比丘尼的出家经验与社关怀研讨会记录、海峡两岸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研究的百年回顾、二十世纪第一本新女性主义的现代台湾佛教小说。江灿腾是按研究题材和问题意识的必要性,分别使用各种文体的多样表达方式,来使其可读性相对提高不少。
此外,由於江灿腾恰好正处於(或实际是得力於)当代海峡两岸不同的佛教学术研究环境之相对有利条件,也因而促使江灿腾能以较大自由度,来择取当代极为多样化的台湾佛教文化思想史议题,并以典型的?历史唯物论式?进行其诠释体系的建构或进行必要的批判与反思。
因此,本书可算是充满江灿腾个人的鲜明个性与特殊独立性两者兼具的学术心灵之表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