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臧振华、高有德、刘益昌
- 1993 左营清代凤山县旧城聚落的试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64(3):763-865。
- 何传坤、刘克竑、郑建文、陈浩维
- 2001 高雄市左营遗址范围及保存价值研究计画(期末报告)。高雄市政府民政局委托自然科学博物馆、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之研究报告。高雄市。
- 刘益昌
- 2004 高雄市左营旧城遗址范围内「外兴隆营区」考古试掘计画期末报告。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委托,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考古学研究专题中心执行研究。高雄市。
- 臧振华、高有德、刘益昌
- 1993 左营清代凤山县旧城聚落的试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64(3):763-865。
- 臧振华、陈仲玉、刘益昌
- 1994 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研究计划第二年度年度报告及调查报告(台南县市, 高雄县市, 屏东县)。内政部委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计画报告。
- 何传坤、刘克竑、郑建文、陈浩维
- 2001 高雄市左营遗址范围及保存价值研究计画(期末报告)。高雄市政府民政局委托自然科学博物馆、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之研究报告。高雄市。
- 刘益昌
- 2004 高雄
行政隶属:高雄市左营区。
经纬度:东经120°17’8” 北纬22°40’37”
所属文化:大坌坑文化晚期、牛稠子文化、清汉代文化。
发现简史:
目前行政区划分於高雄市的左营,根据文献记载是汉人在台湾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早在明郑时代就已经开发,并进一步成为当时台湾南部的军事和农业重镇。
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台湾入清版图。翌年设台湾府及凤山、台湾、诸罗三县;凤山现出辖七里二保六庄一镇,县治设在兴隆庄埤子头,即今日左营旧城。乾隆五十一年(西元一七八六年)林爽文事件,南路会首庄大田攻陷凤山县城。两年後乱世平定,凤山县治被迁移到大筑桥庄下跛头街(今凤山市),左营之县城遂被称之为旧城。
1987年臧振华、高有德、刘益昌共同进行行政院国科会研究计画「台湾早期汉人及平埔族聚落的考古学研究」,该计画主要目的是理解台湾早期平埔族群和汉人聚落的内涵,其中在南部地区选定明郑时期兴隆庄聚落进行试掘与研究,此地点即为今日之左营旧城所在聚落区域。试掘工作在1988年5月23日-6月14日、8月进行,结果发现史前与历史时期两个文化层堆积,不过所发现的史前陶片数量不多,并无法辨认其属性,但是能够确定的是「左营凤山县旧城遗址的地下,的确埋藏着丰富的汉人文化遗存。」(臧振华et al.,1993:787)。
2001年由於高雄市养工处计画在左营旧城范围和邻近龟山等地区规划兴建休憩与古蹟公园,定名为左营二号公园。工程执行势必翻动公园预定地的地层,担心地层中可能存在的古代遗迹遭受破坏,高雄市政府民政局第三科遂委托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人类学组进行考古探勘工作。发掘结果也发现史前与汉人文化层,在史前文化层的部分,由陶片热释光定年的结果与器物特徵推论该史前文化接近牛稠子文化。而汉人文化层所包含的遗物显示年代在十七至二十世纪初期(何传坤 et al.,2001)。
2004年由於国防部军眷服务处预定在左营区兴隆段建700、701、703等笔地号建四栋十五层楼公寓,惟该地段恰属左营旧城遗址范围内,而该区域在整地工程中亦发现大量文化遗物,故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委托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研究中心考古学研究专题中心,进行该地区的文化资产研究计画。透过这次的研究结果发现,该地区有史前与历史时期两个文化层,史前时期文化层的年代约距今5000-3400年前,并可能延伸至今2000年前,可能包含大坌坑文化晚期与牛稠子文化。历史时期文化层则确认该地区与明郑时期兴隆庄,清代初年以来之凤山县治所在相关(刘益昌,2004)。
重要遗物:
史前时期—
陶器:夹砂红陶、橙色细砂陶、灰黑陶。
石器:石矛、石环残件、石镞、磨制石器残件、石锤、砥石、凹石。
历史时期—
陶器:近现代汉人硬陶、素烧软陶、火炉陶片、陶偶、网坠。
其他:五彩瓷、青花瓷、白釉瓷、牙白瓷、粉彩、青瓷、燧石片、碍子。
重要遗迹:城墙、墙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