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
2011-12-02 10:25:00   来源:   点击:

    物价在一年内上涨数百倍、数千倍的失控状态。多因政府背负庞大的财政赤字,超量发行货币以支应巨额债务,而导致通货不断贬值、物价完全失控的恶性循环。

    第二次世界大战後的1945年下半年至1952年,台湾物价持续不断上涨,尤以1948-1949年上涨最为剧烈。依据官方统计《台湾省物价统计月报》的数据,以1946年底为基期(=100),台北市趸售物价指数自1946年底至1952年底上涨8,342倍。经济学者吴聪敏估计,1945年初至1950年底,台湾的趸售物价指数上涨218,455.7倍。

    台湾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包括:(一)太平洋战争末期,台湾银行承购巨额日本政府发行的公债,埋下通货膨胀的压力;(二)战後生产减少、人口增加,尤其是1948-1949年中国大陆人口大量移入台湾,使台湾物资供给更形紧迫,增加物价上涨压力;(三)货币供给量大量增加,主因为台湾银行以发行货币来融通公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及政府庞大的财政赤字;(四)台币与中国大陆的法币维持固定汇率,引发台币发行遽增的压力。尤其在1948年8月19日在南京的国民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後,情形更为严重。金圆券发行初期与台币仍维持固定汇率,因而引发深受恶性通货膨胀冲击的中国大陆避险资金大量流入台湾,11月以後虽改为机动调整,亦无法遏止。在这些因素交互影响下,1948年下半年以後,台湾恶性通货膨胀更急遽加速。

    面对恶性通货膨胀,政府采取的主要对策包括:币制改革,发行新台币;采取高利率政策与黄金储蓄政策;维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及藉由美援以稳定财政经济。

    1949年6月15日台湾省政府施行币制改革,发行新台币,将台湾与大陆货币经济切断连结,物价一度趋於稳定。但因财政赤字引起的通货膨胀压力并未消弭,新台币发行持续增加,直到1950年6月韩战爆发,美国决定对台湾提供经济与军事援助(美援),财政赤字问题获得纾解,恶性通货膨胀得以根本解决。

    中文关键字: 新台币 , 法币 , 台湾银行 , 金圆券 , 银元券

    英文关键字New Taiwan Dollar , Legal Currency , Bank of Taiwan , Gold Yuan Notes , Silver Dollar Notes

    参考资料

    1.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3。《台湾金融史料》。台北:台湾银
    2. 行。
    3.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9。《台湾金融之研究》。台北:台湾
    4. 银行。
    5. 台湾银行。1996。《台湾银行五十年》,台北:台湾银行。
    6. 潘志奇。1980。《光复初期台湾通货膨胀的分析》。台北:联经。
    7. 吴聪敏。1991。〈台湾战後的恶性物价膨胀〉。收於《台湾经济
    8. 发展论文集 纪念华严教授专辑》。梁国树编。台北:时报。

    延伸阅读

    1. 吴聪敏。2007。〈台湾战後的恶性物价膨胀(1945-1950)〉,收
    2. 於《台湾1950-1960年代的历史省思:第八届中华民国史专题
    3. 论文集》。薛月顺编。台北:国史馆。
    4. 吴聪敏。1997。〈1945-1949年国民政府对台湾的经济政策〉。《经
    5. 济论文丛刊》,25(4):521-544。
    6. 潘志奇。1949。〈民国三十七年之台湾经济〉。《台湾银行季刊》,
    7. 2(3):1-34。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德武遗址
下一篇:戴潮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