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明志书院

明志书院
2011-12-02 10:26:47   来源:   点击:

    清代台湾北部最早设立的书院。有泰山明志书院、新竹明志书院之分。1763年(乾隆28年)福建汀州客籍贡生胡焯猷,因早年来台开垦土地致富,在兴直堡(今台北县泰山乡)捐资设立义学,取名明志。同年,淡水厅同知胡邦翰,将义学改建成书院。因是清代北台第一所书院,象徵兴学之始,颇受地方官重视,闽浙总督杨廷璋在1764年亲自题碑勒石记之。兴直堡与淡水厅治竹堑(今新竹市)距离太远,1765年淡水厅同知李俊原建议将书院迁建至厅治竹堑。1781年同知成履泰迁建於竹堑之西门,1829年(道光9年)同知李慎彝又加以改建,成为规模宏伟的书院,有「开台进士」之称的郑用锡,即曾主讲於此。18世纪末期,泰山明志书院的学田分布於今台北县泰山乡、淡水镇、新庄市、三重市,所收学租每年约有番银4,600圆,折合库平银3,174两。当时一名绿营兵丁之月饷平均1.5两,可知明志书院财力之雄厚。书院迁往竹堑後,旧地转为义塾。1875年(光绪元年)设台北府,淡水厅划分成淡水县与新竹县,使得坐落在艋舺(今台北市万华)的学海书院,趁机提出瓜分明志书院学田的要求,最後官署判定对分。

    1895年以後,台湾总督府将新竹市的明志书院改为新竹国语讲习所,後因市区改正之故,将其拆除。现今所存者,为泰山明志书院。

    中文关键字: 胡焯猷 , 台北泰山 , 新竹市 , 学海书院 , 国语讲习所

    参考资料

    1. 陈培桂。1963。《淡水厅志》。「台湾文献丛刊」172。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2. 杨护源。1999。〈北市书院初探:以学海书院为中心〉。《台北文献直字》,128:87-106。
    3. 罗肇锦。2000。〈清代台湾书院童蒙教本与教学理念〉。《台湾源流》,17:115-128。
    4. *登泰山晓天下乡土巡礼─明志书院design94.town-all.org.tw/607/data2-52.htm - 63k
    5. *新竹市北区区公所─明志书院
    6. dep-n-district.hccg.gov.tw/web66/_file/2152/upload/selfpage/21828.html - 5k

    延伸阅读

    1. 郑育芳。2003。〈独留古意向黄昏:全国书院巡礼历尽沧桑书院─蓬壶书院〉。《百世教育杂志》,137:81-86。
    2. 张哲鸣。2003。〈独留古意向黄昏:全国书院巡礼之万华学海书院〉。《百世教育杂志》,136:73-77。
    3. 杨仁江。2001。〈古蹟之旅:明新书院〉。《公务人员月刊》,64:81。
    4. 简後聪。2000。〈「历史与古蹟」书院行脚〉。《国魂》,660:70-73。
    5. 黄鼎松。1999。〈书院风华:英才书院、登瀛书院建筑之美〉。《文化视窗》,11:73-77。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施侯租
下一篇:施厝寮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