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贵
2011-12-02 10:27:28   来源:   点击:

    原籍福建漳州平和,於1716年(清康熙五十五年)来台湾,曾担任低层吏役,不久之後被革职。居於罗汉门(今高雄县内门乡),以养鸭为业,人称「鸭母王」。

    1720年,台湾知府王珍摄理凤山县,政务多交给他的儿子处里。因其子苛政扰民、大肆课徵民粮,因而引起民众的反弹。朱一贵平日即不满王珍的苛政,即率同黄殿、杜君英等人在罗汉门结盟、共商反清大计,众人奉朱一贵为主,以其姓朱,认为朱一贵是明代皇室的後裔。朱一贵起事不及一周,台湾南北各地即起而响应。台湾文武官员纷纷走避澎湖,朱一贵随即攻入台湾府城。朱一贵被奉为「中兴王」,立国号「大明」,年号「永和」,并大封群臣,饬令全体兵民蓄发,恢复明制。

    朱一贵举事不久,朱一贵部众之间即因利益分配不均,而与杜君英之间发生内哄,杜君英率领其部众北走,半线(彰化)以北多被烧杀劫掠、蹂躏。下淡水溪(今高屏地区)的客家居民则组成「大清义民」反击朱一贵势力,进而演变为闽客械斗。

    满清当局派南澳总兵蓝廷珍、水师提督施世骠率领一万八千多名部队来台镇压,朱一贵军节节败退,後逃到沟尾庄(今台南佳里附近),被乡民缚绑交予清廷官吏。朱一贵被捕後,其残余部众虽继续与清军对抗,但最终仍告失败。

    1722年,朱一贵、杜君英等人在北京被处死。

    参考资料

    1. 黄秀政、张胜彦、吴文星着,《台湾史》,台北:五南,民91,页102。
    2. 李筱峰着,《台湾史100件大事 (上 战前篇)》台北:玉山社,1999,页57-60。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朱昭阳
下一篇:曾维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