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大渊着,苏继廎校释。1981。《岛夷志略》。北京:中华书局。
- 沈有容辑。1959。《闽海赠言》。「台湾文献丛刊」56。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 周婉窈。2007。〈山在瑶波碧浪中:总论明人的台湾认识〉。《台大历史学报》(40):93-148。
元、明时期的海上活动,不论是北使日本、琉球,或南通东洋、西洋,大多数是南北向的沿海岸而行,少有东西向的越洋之举,郑和西使期间,其航线亦为沿着陆地的近海航线;16世纪前半叶之前,在文献上少有横越黑水沟之类的东西向航线,直到嘉靖中叶以後(1541-1566),闽浙沿海倭寇、海盗「巢外洋」之风,才使明朝的水师因征剿而认识东番。
明代的东番,兼具属人及属地的两个意涵:一是台湾西海岸地带的泛称,二是岛上土着人群的集合名词。官方文献《明神宗实录》,在1558年(万历2年)称台湾的一部分地区为东番;据此,则福建漳州、泉州沿海一带之使用该称应更早。
明代文献中的东番,是指南北散列的几个小岛,故统称「东番诸山」,这些岛屿是航海的地标。直到明末,东番仍是指称中国大陆东方的一串岛群及其岛夷。
中文关键字: 东夷 , 西番 , 巢外洋
英文关键字the eastern barbarians , the western barbarians , foreign residency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