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玉茹。1996。《清代台湾港口的空间结构》。台北:知书房。
清朝对台湾南北港口之间的沿岸贸易,管制比较不严。1731年(雍正9年)即开放鹿仔港、海丰港、三林港、劳施港、蓬山港、後龙港、中港、竹堑港、南崁港等作为沿岸贸易点。乾隆中末叶,随着各地的拓垦发展,由鹿耳门一口进出已不敷需求,两岸偷漏、走私事件频传,沿岸港口成为私口。1784年(乾隆49年)、1788年、1826年(道光6年),为配拨台运之兵眷米谷、方便商船来台以粜运内地,以及防止走私偷运,陆续开放鹿港、八里坌、海丰港、乌石港4个正口,与大陆的蚶江、五虎门对渡。
道光至咸丰年间,台湾各地区陆续开发完成,与对岸进行贸易的需求益炽,西部的竹堑、後龙、大安、北港、盐水港、东港等陆续开放为对渡口岸,称为小口。小口虽仍隶属正口管辖,与其贸易频繁,但因可以直接与大陆贸易,正口贸易因此大受影响。1860年(咸丰10年)复因天津、北京条约,开淡水、鸡笼(今基隆)、打狗(今高雄)、安平四口对外通商,成为国际港口,康熙末年以後只与对岸贸易的正口,地位更加式微。
中文关键字: 鹿耳门 , 鹿港 , 八里坌 , 台运 , 小口
英文关键字Luermen , Lugang , Palihun , Small Trading port , Smuggling Port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