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变
2011-12-02 10:31:16   来源:   点击:

    清代发生在台湾的地方性动乱。在《大清律》上称为「竖旗」为谋反,旗面的颜色大多是红色或青色,有时在旗面上书写「反抗」的字样。

    清代民变之导因,多与吏治不彰、官逼民反、岁荒等政治经济因素相关;民变之组织,多与秘密结社的会党,或民间宗教的教党有关。不过在台湾的民变,并没有教党参与的纪录,所破获者都以会党为主。

    清代台湾有所谓五大乱事,包括:朱一贵事件、林爽文事件、蔡牵事件、张丙事件、戴潮春事件。依据官方档案所载,林案与戴案均为天地会所发动。朱案因官员贪酷引发,蔡案是海盗侵扰事件,张案是官员处理邻里冲突不当所致。各重大事件的共同点是竖立旗号,据地为王依序自称「中兴王」、「顺天大盟主」、「镇海威武王」、「开国大元帅」、「东王」,俨然与统治者分庭抗礼,具有政治对抗、谋反的性质。

    清代治台212年,动乱极多,福建巡抚卞宝第曾说,台湾有「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之谣。但是根据研究,这句俗谚所形容民变迭起的现象,以道光朝(1820-1850)的三十多年间为主。

    中文关键字: 竖旗 , 会党 , 教党 , 张丙事件 , 天地会

    英文关键字Rebellion , secret rebellious party , secret rebellious religionist , Zhang-Bing event , Tian Di Hui

    参考资料

    1. 庄吉发。1994。《清代秘密会党史研究》。「文史哲学集成」333。台北:文史哲。
    2. 庄吉发。1999。《清代台湾会党史研究》。「南天台湾研究丛书」4。台北:南天。
    3. 许毓良。2004。〈清代台湾的军事与社会:以武力控制为核心的讨论〉。博士论文,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
    4. 刘妮玲。1983。《清代台湾民变研究》。「国立台湾范大学历史研究所专刊」9。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

    延伸阅读

    1. 秦宝琦。1988。《清前期天地会研究》。「清史研究丛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2. 秦宝琦。2005。《中国地下社会:清前期秘密社会卷》。北京:学苑。
    3. 连立昌。1993。《福建秘密社会》。福州:福建人民。
    4. 赫治清。1996。《天地会起源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水源地遗址
下一篇:民主公庙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