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水下考古学

水下考古学
2011-12-02 10:31:18   来源:   点击:

    水下考古学,顾名思义就是针对过去人类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於水面下所留下的各种器物与遗迹进行考古学研究。为什麽会有遗留物在水底下呢?大概可以归因於两个因素:第一个是现在我们所看到在水面下所保留下来的人类活动遗留,在过去曾经是在水面上的陆地,後来因为地震、洪水泛滥、水面上升等自然营力作用活动,造成这些陆地下沉,使得这些过去人类所生活的地方沉没於水面之下;第二个因素则是因为过去人类有许多水上活动,例如航运等交通往来,或是渔捞之类的生业活动,可能会造成有沉船的情形,因而使船上的器物留在水底。而水下考古就是利用考古学的方法与思考模式,来研究这些水面下的遗物与遗迹,以了解过去人类的历史、生活与各种社会面向。

    水下考古学的发展,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时,义大利人热中於在海底探寻沉船,寻找宝物,到了二十世纪初期在世界各地则是开始进行水下调查,这个时期的调查大部分是把重心放在载满艺术品的沉船上,而且因为在水面下进行工作的限制,以及潜水设备不足,因此在调查时不能做比较细致的探查与纪录。1943年潜水肺被发明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又改进了许多潜水方面的设备与条件,这才使得水下考古学得以真正成立,从六零年代起,先是法国人在马赛附近发掘沉船,接着美国考古队在土耳其附近海域发掘希腊罗马时代与青铜器时代晚期的沉船,不仅取得许多船里的古器物,更为研究古代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海上交通与贸易等面向,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七零与八零年代,在中国大陆沿海地区、泰国暹罗湾、日本与韩国附近海域、麻六甲海峡等亚洲地区,也都有不少水下考古工作持续进行,且收获丰富。

    台澎地区在近年来也陆续有水下考古工作的进行,其中最着名的就是1995年由国立历史博物馆进行澎湖海域「将军一号」沉船的发掘,先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水深量测、侧扫声纳仪、高解析海底剖面探测仪等设备,进行海面侦测、搜寻沉船目标物,再利用潜水工作船与作业机,以及受过专业训练的潜水员来进行发掘工作,历经了三年多的时间,共取出来两百多件的清代陶瓷、木块等器物,以及乾隆通宝的钱币,根据这些遗物判断,将军一号是一艘约距今150年左右,正值澎湖八罩岛(今望安岛)开发热络期,往来於望安一带的运输船,船上取得之遗物现保存於澎湖文化中心,而将军一号因船体已软化,且目前暂无良好的室内保存条件与技术,所以没有出水的打算。将军一号的发掘工作,虽然规模不像许多国际上着名的水下考古案例那麽大,但它是台澎地区水下考古的首例,且对於研究澎湖开垦拓展的历史提供不少资讯,因此可以说是具有相当特殊的意义。

      水下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不仅仅限於在水底的器物与沉船,後来更扩大到探究沉没在湖底、海底的都市与港口等遗址,再加上在水底下探勘、发掘、摄影与记录的技术和方法日渐进步,使得水下考古学的成果越来越丰硕,因此我们可以说水下考古学是考古学在水域中的延伸发展。

    参考资料

    1. 锦绣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3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台北:锦绣
    2. 澎湖县政府、国立历史博物馆 2000《海峡两岸水下考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史博馆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水田化运动
下一篇:民主台湾联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