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牛骂头文化

牛骂头文化
2011-12-02 10:36:47   来源:   点击:

    史前考古学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1950年代考古学者对於大甲、大肚台地地区所称之绳纹红陶文化,1964-1965年进行「台湾史前文化史研究计画」之後,开始提出「牛骂头陶器水平」做为此一阶段代表,1970年代完成「浊大计画」之後,仍以红色绳纹陶或细绳纹红陶文化为名。1975年考古学者宋文薰、连照美提出「龙山形成期牛骂头相」做为此一阶段名称,1980年宋文薰、黄士强、刘益昌正式以牛骂头文化做为中部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名称,代表遗址为台中县清水镇牛骂头遗址。

    本文化年代距今4,500-3,500年,遗址大多分布於中部地区盆地周缘的海岸阶地、低位河阶以及盆地边缘地势较高的地区,到了距今约4,000年前,并向河流中游丘陵山地地区分布。主要遗址有苗栗县後龙镇白沙屯遗址、造桥乡谈文湖遗址、三义乡三柜坑遗址,台中县清水镇牛骂头遗址,外埔乡麻头路遗址、大甲镇水源地、火葬场遗址、神冈乡庄後村遗址、龙井乡龙泉村遗址、大肚乡顶街遗址、乌日乡下马厝遗址、南投县草屯镇草鞋墩、草溪路、平林Ⅳ遗址、彰化县彰化市牛埔遗址。

    这个阶段的陶器沿袭大坌坑文化的特色,陶器以红、褐色陶为主,亦有少量黑色陶,手制,夹砂或泥质,纹饰以拍印绳纹为主,绳纹较前一阶段细致,另有圆凸点纹、条纹、方格印纹、栉纹、篮纹、隆起纹、划纹等不同的纹饰。这些纹饰大多施於肩部和腹部,器型有罐、钵、瓶、豆,有的带有圈足、器盖,此外并有纺轮和装饰的陶环。牛骂头等几处遗址发现绳纹陶罐的口部上施有大坌坑式陶器的纹饰,其它遗址亦发现与大坌坑文化形制相似的陶罐,如颈厚唇薄低矮口部,或外缘带有突脊的口部,推测这些和大坌坑文化有关。晚期陶器上的绳纹逐渐减少,逐渐演化成为素面红色陶。石器的类型和数量,都相当丰富。常见的有斧锄形器、石刀、石锛、石镞、网坠、凹石、石片器、石核器等农业和渔猎的用具,此外并发现玉制的小型工具与装饰品。

    牛骂头文化的农业发达,种植稻米等谷类作物,并兼行渔捞和狩猎。本文化是大坌坑文化晚期发展演变而来,而且与同一时期南部地区牛稠子文化之间有清楚的往来关系,在距今3,700-3,500年的阶段逐渐转变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的史前文化,而与营埔文化的早期相衔接。

    中文关键字: 新石器时代 , 绳纹红陶文化 , 牛骂头遗址

    英文关键字Neolithic Period , Red Corded Ware Culture , Niumatou Site

    参考资料

    1. 温振华、刘益昌。2001。《台中县清水镇牛骂头遗址地域资料蒐集研究计画期末报告》。台中:台中县文化局。
    2. 刘益昌、温振华、王淑津、林美智。2006。《「台中县县定古蹟牛骂头遗址调查研究计画案」结案报告书》。台中:台中县文化局。
    3. 刘益昌。2004。〈牛骂头遗址发掘与研究〉。《中县文献》,10:23-49。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牛津学堂
下一篇:玉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