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珠
2011-12-02 10:37:19   来源:   点击:

    琉璃珠(lazurite bead)

      「琉璃」是古代中国人对於「玻璃」的一种称呼,玻璃的称呼是直到宋代後才逐渐被采用,而到了元明时代琉璃则专门用来称呼以低温烧制的釉陶砖瓦。就材料的物理特性来说,琉璃的材质其实就是玻璃,所以广泛的定义下琉璃珠也就是玻璃珠,但是由於经过比较复杂的加工程序,因此琉璃展现出与玻璃不同的面貌,而以琉璃样貌出现的珠子,自然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琉璃珠」。

      琉璃的制作,使用的是玻璃加工中的「脱蜡铸造法」,在大约八百五十度的温度下进行复杂的加工程序。一般来说,琉璃的特色在於他蕴含了丰富的色彩变化,这是因为工匠在玻璃中加入了不同种类和不同比例的金属氧化物,如此就可以在烧制的时候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例如氧化铁可以做出绿色的效果,而琉璃珠中的蓝色则来自於氧化铜成分。

      在台湾,琉璃珠的使用最着名的例子就是排湾族群,但是他们直到70年代中後期才发展出自己制作琉璃珠的技术。在那之前并没有排湾族人自制古琉璃珠的纪录,过去排湾族人不相信琉璃珠是可以被人所制造出来的,所以有许多关於琉璃珠来源的传说。而关於排湾族古琉璃珠的来源,学者们一般相信是排湾族的祖先在移入台湾时所带入的,分析古琉璃珠的成分也发现,排湾族人所持有的古琉璃珠含铅率高,而没有钡的成分,因此应属於东南亚地区的材料。除此之外,也有纪录显示排湾族可能在台湾的荷据时代从荷兰人那边交换过琉璃珠,或者可能也和汉人进行交换,不过这就是比较晚近的事情了。

      在台湾的考古学研究中也有不少玻璃珠或琉璃珠出土的例子,依照前面所说因为两者的本质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所以将玻璃珠也纳入考古学讨论的范围应属合理,在台湾各地如台中的鹿寮遗址、台东旧香兰遗址、花莲港口遗址、宜兰淇武兰遗址、台南的南科考古发掘等,都有丰富的资料出土。其中在台东旧香兰遗址的发掘所得到关於琉璃珠的资料最具代表性,因为不只发现了琉璃珠本身,还发现了初熔的玻璃材料、棒状玻璃条以及冶链遗留的现象等,显示当地人可能拥有自己制作琉璃珠的技术,颠覆了过去认为「琉璃、玻璃器物势必来自台湾以外地区」的概念;至於台湾其他地方是否也有类似技术、旧香兰遗址制作的琉璃珠有没有流通到别的地方,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资料

    1. 陈奇禄(1966)「台湾排湾群的古琉璃珠及其传入年代的推测」,考古人类学刊(28) ,p.1-9
    2. 许美智(2000)『排湾族的琉璃珠』,稻香出版社,台北:板桥
    3. 李坤修(2005)「旧香兰遗址出土的玻璃质标本及其相关问题初探」,珠子与玻璃环玦形器研讨会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玻璃手环
下一篇: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