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兵
2011-12-02 10:37:20   来源:   点击:

    清代以福建、广东军队轮调台湾的制度。3年轮调一次,称为换班,故称班兵。1684年(康熙23年)靖海将军施琅在清廷对於弃、留台湾的争议中,建议从福建调拨1万兵力移驻台湾。来台将领,从总兵以下、游击以上各官,定以2至3年任满後,可转陞他处;驻防士兵的调防,则由内阁学士李光地建议,定以3年为期,分批进行轮调,一次移调福建绿营兵丁3000名来台换防。但此议并未获准。1686年福建总督王国安奏请是否将驻台兵丁,以3年为期陆续换班,才正式底定。

    清廷不直接在台募兵,而大费周章从福建调兵驻防,原因有三:(一)台湾为郑氏故地,若其旧部混入营伍恐造成不安;(二)清初台湾土地未辟,军饷无法就地拨给,只能从福建绿营散丁抽调,再由福建给饷;(三)清初台湾人口不多,不足以配合绿营,必须就地招募的规定。

    此後班兵制运作如常,1847年台湾道徐宗干见军纪崩坏,上奏治军八策,建议将澎湖班兵半数招募,未获采行;1853年(咸丰3年)太平天国军兴,清廷以军情急迫,无暇顾及换班为由,遂把3年一期改为5年。1867年(同治6年),台湾班兵最後一次换班。1876年(光绪元年)上谕准许台湾兵丁换班可以就地招募,班兵制遂走入历史。

    中文关键字: 施琅 , 李光地 , 弃留台湾

    英文关键字Sh Lang , Li Guang Di , abandon or reserve Taiwan

    参考资料

    1. 许毓良。2005。〈清代台湾绿营的再析论〉。《台湾文献》,56(1):55-91。
    2. 许雪姬。1987。《清代台湾的绿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54。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3. 李汝和。1971。《清代驻台班兵考》。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延伸阅读

    1. 陈韵竹。2007。〈评秦树才着「清代云南绿营兵研究:以汛塘为中心」〉。《两岸发展史研究》,3:177-188。
    2. 张世明。1999。《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军事卷》。渖阳:辽海。
    3. 罗尔纲。1984。《绿营兵志》。北京:中华书局。
    4.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1966。《台湾兵备手抄》。「台湾文献丛刊」222。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5. 陈盛韶。1997。《问俗录》。「台湾历史文献丛刊?地理类」。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琉璃珠
下一篇:王育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