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应贵
- 1995 <导论>《空间、力与社会》:1-37,黄应贵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学研究所
考古学的空间分析研究,主要是注重遗物与各种现象在遗址中所呈现的空间分布模式,以及一个遗址如何形成的过程,而这种研究的分析单位,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大范围的区域为单位(例如台北盆地地区),讨论在一个区域中各遗址的空间分布,另一种则是以单一遗址为单位,探讨各种器物、现象与活动区域在遗址内部的空间分布形式及其相关性。考古学家在进行空间分析时,经常会使用各种量化与统计的方法,来分析遗物与考古现象的形式、种类、数量等在空间上的变化,由此推论过去人类的活动状态与内容,甚至是人群间的互动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了解空间分析其实具有两种目的:第一种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关注各种考古遗物、现象等之间的关系;第二种是在分析推论层面上,希望能够重建以及解释过去人类的各项行为与活动脉络。举例来说,如果考古学家在分析遗址中所出土的遗物空间资料,发现有某个区域有大量的石材、石器残件或废料、未完成或不完整石器的分布,也许就可以推断这个地方是过去人类制造石器的工作地点;或是某个区域出现有大量黑碳或黑土的火塘现象,伴随着一些动植物的残渣,也许可以初步推测此地是过去人类可能煮食的区域。而若是一个遗址同时呈现了制造石器的工作地点与煮食区,这两个活动地点在整个遗址的空间位置,可以让考古学者讨论人们是如何在此遗址里划分生活空间、安排日常生活活动的范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一个空间中不一定只进行单一的活动,也就是说,遗物所呈现的空间模式可能是多重活动所建构出来的,所以必须从多面向的资讯来进行空间分析,可以避免过於单一面向的思考。
从考古学空间分析的研究目的、对象、方法等,我们可以知道它希望对遗址空间模式与人类行为进行诠释,由於人类活动与物质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考古学中空间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考古学家了解人类活动所留下的物质遗留及空间模式,也就是利用考古学上所能观察到之现象的空间属性与关系,试图重建及解释过去人类的行为及活动,考古学家可以利用这些分析结果,更进一步去溯源其背後的社会关系、宇宙观或是意识形态等不同层次的社会文化现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