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军需工业化

军需工业化
2011-12-02 10:48:37   来源:   点击:

    日本因应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制定的基本国策。由军部主导,内阁配合。日本军部从1936年(昭和11年)起即意识到,要进行大规模战争,日本经济体质尚属虚弱,得先扩充支应军需品生产之基础产业的生产力。因此基於「适地特性」原则,对日本、台湾、朝鲜、满洲等地物资、矿产、动力、人力,作最大限度的动员,以符应军需工业化之要求。

    1937年4月,日本商工省工务局以军部提案为草案,拟定「生产力扩充五年计画」,後经阁议(日本内阁会议)通过,强调必需生产的项有铝、镁、硫酸、苏打、工业盐、磷矿石、天然树脂等。1939年1月通过阁议决定的「生产力扩充计画要纲」,是以分配重点资源为目的之计画,由陆军省提出的「重要产业五年计画」为基础所作成,拟透过日本、满洲、中国,确立重要资源之自主自立,主要产业为钢铁、轻金属、非铁金属、金、煤、石油及代用品、电力、苏打,以及工业盐、硫安、工作机械、铁道车辆、船舶、自动车辆等。此一纲要之重点为强化支持军需品制造工业的基础部门,而不是直接强化军需品制造的工业部门。

    台湾於1938年起推行「生产力扩充五年计画」,着重於扩充煤炭、金银铜矿、石油、工业盐、酸碱、电力等国防军需工业产能之扩充。1939年,台湾工业生产总值5亿7千余万元,首度超越农业生产总值。1942年台湾实施第二次生产力扩充五年计画,乃是因应大平洋战争之後,欧美各国对日贸易统制及重工业制品之禁运,日本只能在产业建设上强化「重点主义」。

    进入1943年的决战时期,则强调必需增加生产量,在日本,指定五大重点产业是钢铁、煤、轻金属、船舶与飞机;在朝鲜指定矿业的增产;在台湾,从1935年开始制链、作为飞机材质的铝块则是持续增产。

    军需工业化因1945年日本败战而终止,驻日盟军总司令部(General Headquarters,简写GHQ)占领日本,对三井、三菱等大财阀展开改造(即「财阀解体」)。南、北韩延续日治时期「工业北韩、农业南韩」的政策,加上冷战影响而有不同的发展。台湾在日治时期的铝块制链事业,虽号称是最先进的电气化学事业,但依附日本技术与资金的军需工业化,实无自主自立的基础,加上战後无法获印尼的链铝原料铁矾土,难以持续经营。但为链制铝块而扩充的电力工业,是战後台湾工业复兴的基石。

    中文关键字: 经济统制 , 战时经济 , 轻金属 , 电力工业

    英文关键字controlled cnonomy , wartinme economy , light mental , electricity power industry

    参考资料

    1. 徐相喆(Sang-Chul Suh). 1978. Growth and Structure Changes in the Korean Econom1910-1940,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 中村哲、安秉直编。1993。《近代朝鲜工业化の研究》。东京都:日本评论社。
    3. 台湾总督府情报课编。1942。《台湾工业化诸の问题》。台北:台湾总督府情报课。
    4. 中村隆英、原朗编。1970。《现代史资料:国家总动员(一)经济》。东京都:みすず书房。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赤崁顶农场遗址
下一篇:赤兰坪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