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乡庄组织

乡庄组织
2011-12-02 10:49:30   来源:   点击:

    清代台湾州厅县以下的行政单位。可分成汉人、原住民二大类,原住民的组织一律称「社」(澎湖有些聚落也称社);汉人按地区的不同,有各种名称。在台湾府城(今台南市)之内,划分为坊或段。在曾文溪以北,至宜兰之区域设「堡」(或称保);曾文溪以南,迄屏东恒春之境域设「里」;澎湖一地设「澳」,台东、花莲设「乡」。

    街庄组织之人事(乡职),因乡庄层级不同、地区不同、年代不同,其乡职不一,但大底上可归纳为官治人员、自治人员二种:官治人员包括:管事、地保(或称地方、乡约、乡保、坊保、保长);自治人员包括以推举产生之总理、董事、庄正、庄副,以及自然形成之耆老、董事、管事人、族长、头人等。

    台湾收入清朝版图初期,每个里、堡之街庄,设有管事数人,其职责是徵收田赋。18世纪以後,街庄除管事之外,再分设地保,负责调拨徭役,有时受衙门之命,协同差役在辖境内进行民事或刑事案件的会勘,澎湖的澳,也是如此运作。

    官方编制的里、堡,其境内的街庄是自然形成。里、堡与街庄之间并无统属关系,而官设的管事、地保,在治安、税收、户口编审等事务有支配权,但在造桥、舖路、开圳、建庙等自治事务上,管事、地保没有命令与监督权。19世纪以後,里、堡出现总理、董事之职。大抵每个里、堡设总理1人与董事数人,其设置的缘由,可能是民间先发动,之後官方给予承认。1885年(光绪11年)台湾建省,在花莲、台东设立乡,惟因乡庄组织资料存留太少,其运作状况不详。

    中文关键字: 堡 , 里 , 澳 , 乡 , 社

    参考资料

    1. 戴炎辉。1979。《清代台湾之乡治》。「台湾研究丛刊」。台北:联经。
    2. 黄富三。1987。《雾峰林家的兴起:从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1729-1864)》。「雾峰林家研究系列?历史之部」1。台北:自立晚报社。
    3. 许雪姬。1990。《龙井林家的历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59。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阅读

    1. 尹章义。1989。《台湾开发史研究》。「台湾研究丛刊」13。台北:联经。
    2. 吴学明。1986。《金广福垦隘与新竹东南山区的开发(1834-1895)》。「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专刊」14。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所。
    3. 黄朝进。1995。《清代竹堑地区的家族与地域社会:以郑、林两家为中心》。「台湾史研究论丛」1。台北:国史馆。
    4. 张研。2000。《清代社会的慢变数:从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看中国封建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演变趋势》。「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学术书系」。太原:山西人民。
    5. 廖风德。1990。《清代之噶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郑南榕
下一篇:郭洸(光)侯事件